数字政务建设应以利企便⺠为导向,以数据治理为驱动,以增强基础设施能⼒为⽀撑,以“统⼀架构、业务协同”为原则,打造管理、业务、数据、技术“四位⼀体”的数字政务系统架构,对内增强办公管理的协同能⼒,对外更加⾼效便捷地服务于社会,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数字政务架构建设⾃下⽽上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技术赋能层、应⽤⽀撑层、⾏业应⽤层、⽤户⼊⼝层五个层级。
除了横向的层级架构,纵向上的体系结构则是⽀撑数字政务安全有效、平稳运⾏的重要保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政务的可靠稳定、标准规范体系确保数字政务的合规⼀体、运营⽀撑体系确保数字政务⻓期有效、⽣态协同体系确保数字政务的优质全能。
这⼀横纵结合的技术架构体系,是数字政务得以发挥效⽤、满⾜⺠众与政府需求的技术集合。
基础设施层:数字政务的“基石”
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政府发挥⾏政职能、提供各类服务的“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务云建设、政务⽹络建设以及感知平台建设三个⽅⾯。
政务云作为数字政务业务运⾏载体已经持续建设多年,随着数字政务的深度发展,政务云平台建设将会更加强调底层异构资源整合,加强对⾏业云平台的纳管与对接,实现政务资源集中调度与管理。作为数字政务的核⼼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根本,政务云更加强调安全可靠、合规稳定,在私有化部署上有着很⾼的需求。政务云⼀般采⽤专有云部署形式,可以实现在管理数据中⼼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同时,提供智能调度和⾯向未来应⽤的多样性云服务,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性。此外,部分⼚商也推出了政务专区部署模式,在遵从政务级安全合规要求的前提下,与公有云物理隔离,承载政务客户的⾮涉密重要业务,更好的实现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政务⽹络是数字政务运⾏的可靠保障。电⼦政务⽹络由电⼦政务内⽹和电⼦政务外⽹构成,两⽹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和互联⽹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主要作为政务部⻔的办公⽹,保障政府内部的线上运转;政务外⽹则是政府的业务专⽹,主要运⾏政府部⻔⾯向社会的专业性业务和不需要在内⽹上运⾏的业务。当前我国电⼦政务⽹络建设已进⼊优化迭代阶段,许多政府推动电⼦政务外⽹的IPv6升级改造,以期借此实现更加⾼速的⽹络服务。伴随着移动互联⽹及5G移动通信的⼴泛应⽤,未来各级政府部⻔移动政务应⽤将构建⾮涉密⽆线政务专⽹,以⽅便政府办公。此外,当前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互联⽹出⼝统⼀规范整合,从⽽提升服务承载能⼒和服务质量。
感知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视频感知、物联感知、卫星遥感等,为数字政务提供全⾯、及时的感知监测能⼒,感知平台建设为政府在城市治理⽅⾯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数据资料。以城市物联感知平台为例,当前部分发达城市,基于统⼀的信息基础⽀撑体系,积极构建智能中枢系统,以保障城市业务信息即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实现宏观决策指挥更精准、事件预警研判更⾼效,响应处置更迅速。通过分级建设市级、区县级、街道级数字驾驶舱,打造⾯向各级的数字化管理⼯具,为各级管理⼈员提供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运⾏情况和管理的可视化。感知平台是“⼗四五”时期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管”深化建设的重要切⼊点,更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利推⼿。
技术赋能层:数字政务的“第一生产力”
随着社会运作的不断复杂化,传统的电⼦政务建设已经逐渐难以满⾜政府在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及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政府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各类新技术的应⽤。数字政务建设的核⼼⽬标是催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段实现,因此,随着⼤数据、⼈⼯智能、云原⽣、区块链、低代码等技术的⽇益成熟,这些技术也在政务⾏业各类场景中得以应⽤。关键技术的实践需要相应的平台作为⽀撑以发挥作⽤,从⽽⼴泛赋能政府各个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政务“第⼀⽣产⼒”。
⼈⼯智能技术打造数字政府智能底座,在政府核⼼关键数据安全脱敏的基础上开展⼈⼯智能与政务应⽤场景的深度融合,加速各级政府政务智能中台建设,为政务治理、⺠⽣服务等领域进⾏业务赋能。政务治理⽅⾯,通过知识图谱、知识建模、智能决策能⼒,构筑“城市⼤脑”,实现城市智能管理。通过⾏为识别、图像识别、智能分析等 AI 技术实现线上业务办理中的证件审核、纸质⽂档电⼦化、⽹络图⽚内容审核、拍照报销等场景。⺠⽣服务⽅⾯,依托⼈机交互等智能⼿段,以政府服务⾃助机等创新终端模式,为基层⺠众提供社保办理、出⽣证明查询等服务,为⺠众提供便捷政务服务能⼒。
在上海松江区,依托AI能⼒所部署的AI应⽤平台,便很好地应⽤于明厨亮灶、平安校园、河道治理、智能AI巡检、城市⽣命体征等城市治理场景中,实现对城市运⾏事件全天候、全过程的⾃动管理。以智能AI巡检为例,针对占道经营,传统⽅式是靠城管队员巡街管理,⽤上AI技术后,将⾃动检测和识别违规⾏为,⼀旦检测到违规事件便会快速发出预警,并分发到具体负责⼈以便处理。另外,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城市运⾏过程中的⾼频事件,为城市的智能运⾏提供辅助分析。
⼤数据技术以数据作为本质和核⼼,以数据的技术和思维作为应⽤的关键点,主要在数据获取、管理、分析、重组和预测五个⽅⾯对数字政务进⾏赋能。⼤数据技术可以从多源、异构、动态、碎⽚化、低质化的数据进⾏计算和分析,探寻数据的关键信息,建⽴起数字化政务服务知识图谱,从⽽提⾼公共服务的质量。以我国第七次⼈⼝普查为例,腾讯的分布式数据库产品提供了⼈⼝普查所需的智能DBA、⾃动化运营、监控告警等配套设施,有效⽀撑了我国第七次⼈⼝普查的⼯作,顺利为普查⼯作解决了前所未有的并发⾼峰的难题。
云原⽣技术保障政府业务系统⾼可靠。云原⽣技术全⾯⽀撑构建和运⾏可弹性扩展的应⽤,代表技术包括容器、微服务和DevOps等。容器技术提升了应⽤部署效率,实现业务弹性扩容;微服务技术抽象业务共性组件,实现跨业务协同合作;DevOps⽀撑业务应⽤快速迭代,降低运维压⼒。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动化⼿段,云原⽣技术使⼯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做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变更。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化、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特性,适⽤于数据可信、共享、共治和共同维护以增强信任的应⽤场景。利⽤区块链技术各级政府推进区块链与地⽅政务创新结合,从数字财政、跨境互信、公共数据资产凭证、政府区块链平台等热点应⽤领域,实现政务业务监管规则合约化、监管⽬标内置化,构建电⼦政务可信任、易追溯、能共享的创新应⽤模式。现在,业界在探索云计算+区块链的产业新模式,为数字政府建设中遇到的“数据孤岛”、业务难协作等提供新解法。例如在武汉,实现了新建商品房交易在全国率先上链,⽇均上链数量达1000+,不动产业务平均办理时间较以往降低了50%,在提⾼办事效率的同时,实现数据交易的可信、透明、可追溯。此外,在北京、深圳、⼴州、海南等多地也有落地“云链结合”实践。
低代码技术允许开发⼈员通过零代码或少量代码快速⽣成应⽤程序。这⼀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政务在应⽤开发和功能实现上更加⾼效快捷,也更适配业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随着低代码技术在政府数字化改⾰中的快速应⽤,业务⼈员、政府公务⼈员也可以深度参与到应⽤建设和功能实现的环节中,推动数字化建设和业务深度契合,打造最懂业务的应⽤,从⽽优化⻓期以来政务应⽤普遍存在的流程漫⻓、需求急切、迭代快速的特点。当前各个⼚商也积极推动低代码平台在各地数字政务建设中的落地,以应⽤敏捷开发体系为政府提供⾼效便捷且可快速迭代的建设能⼒。例如,四川省健康码就是基于低代码技术开发⽽成,⽤时18天上线了⽀持全省9000万⼈使⽤的⼩程序,同步上线场所码、外国⼈申报、离线码、智能客服等功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全⽅位的疫情出⾏防护服务。
应用支撑层:数字政务的“助推剂”
应⽤⽀撑层为包括政务服务和⾏政办公在内的各类政务应⽤提供通⽤性能⼒的⽀持。完善且适⽤的应⽤⽀撑平台有⼒⽀撑政务应⽤数字化改造。应⽤⽀撑平台应由政府统⼀规划、设计、建设,便于为各级、各部⻔业务应⽤提供公共服务⽀撑,具体的⽀撑能⼒包括统⼀身份认证服务、电⼦证照服务、电⼦印章服务、统⼀⽀付服务、地理信息平台、社会信⽤公共服务、智能客服及⾳视频服务及统⼀搜索服务等。
- 统⼀身份认证服务
统⼀身份认证服务运⽤⼤数据、⼈⼯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接⼊、整合多种认证⽅式和认证源,实现身份认证的⼀致性、权威性,为⼀⽹通办、⼀证通办夯实基础,促进流程重构重塑和业务深度协同。推进身份认证系统的⽆感化应⽤,丰富刷脸、扫码等应⽤场景,提⾼群众⽣产⽣活、办事出⾏等便捷体验感。
- 电⼦证照服务
电⼦证照服务提供发证、⽤证、数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通过电⼦证照信息跨地区跨部⻔互认互 通,实现覆盖个⼈办事⾼频证照服务及企业常⽤电⼦证照服务,推动建⽴电⼦证照应⽤和全国互通互认⼯作推进机制,打造全国⼀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加强电⼦证照应⽤与“⼀⽹通办“跨省通办”统筹推进,实现更多服务⽹上办、掌上办、⼀次办。
- 电⼦印章服务
电⼦印章服务为电⼦证照、电⼦公⽂等业务提供⽀撑,依托电⼦印章验证服务,实现电⼦证照跨地区、跨部⻔互认互通。电⼦印章服务在如电⼦证明、企业开办等各类⾼频服务场景中的应⽤将会为跨部⻔、跨地区、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有效推动政务公共服务的“全程⽹办”,提升企业、公众的办事效率,提升社会满意度。
- 统⼀⽀付服务
统⼀⽀付服务作为数字政府“⼀⽹通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务服务及政务APP的提供重要⽀撑能⼒。统⼀⽀付服务整合线上⽀付渠道,打通政府各部⻔收费系 统,为⽤户提供安全、统⼀、便捷的资⾦结算服务,实现⾮税缴费、公共服务缴费等收费业务的⽹上缴纳。
- 地理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基础地理信息等各类空间数据,在统⼀规范模式下对定义信息数据库进⾏完善,形成多尺度空间构架的数据库,为政府部⻔及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服务,为政府在社会治理、⾃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领域提供地理数据⽀撑。
- 社会信⽤公共平台
社会信⽤公共平台实现跨部⻔、跨⾏业、跨区域的社会信⽤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为信⽤公示、信⽤红⿊名单管理等信⽤业务与服务提供⽀撑,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信⽤信息联动机制。
除上述各类应⽤⽀撑服务外,应⽤⽀撑层还包括智能客服及⾳视频服务及统⼀搜索服务等内容。
行业应用层:数字政务的“落脚点”
⾏业应⽤是数字政务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以公众、企业、政府等数字政府主要⽤户群体为中⼼,通过整体业务协同,提供功能丰富、服务⾼效的⾏业应⽤,推动政府管理服务能⼒不断提升。以下列举部分⾏业,展示其在数字政务整体架构中所呈现作⽤与价值。
- 综合场景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不断丰富综合性应⽤场景,逐步构建政务服务“⼀⽹通办”、城市治理“⼀⽹统管”、政府运⾏“⼀⽹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健康码、公共服务、移动政务办公需求激增,政府⼯作模式和社会运⾏模式加快变⾰,需要进⼀步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业务运⾏模式,提升群众获得感。
- 智慧⼈社
智慧⼈社是基于 “互联⽹+”、“社保+”、“就业+”,服务⾯向公众和企业的⼈⼒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为⼴⼤使⽤者提供社保、求职、招聘、业务咨询等全⽅位、⼀体化的公共服务。智慧⼈社按照顶层设计、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融⼊电⼦票据、⽣物识别、AI客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办理”、“⼈机联办”等创新业务服务模式,旨在打造“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主动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业务经办和服务⾼效化、管理精确化、决策精准化能⼒,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 ⽔利⽔务
智慧⽔利⽔务是利⽤云计算、⼤数据、AI、IoT、移动互联⽹等新⼀代信息技术,围绕洪⽔、⼲旱、⽔⼯程安全运⾏、⽔⼯程建设、⽔资源开发利⽤、城乡供⽔、节⽔、江河湖泊以及⽔⼟流失等九个领域,通过云⽹边端协同,构建⽴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研判的智能系统。加快构建⽔利⽔务数字化产业链,打通“⽔安全、⽔资源、⽔⽣态、⽔景观、⽔环境、⽔管理、⽔经济”经济社会循环,加快涉⽔事业⼀体化和⽔环境治理⼀体化发展布局,助⼒⽔利⽔务⾏业数字化升级与创新,是新时期下的新要求。
- 市场监管
智慧市场监管是各级政府运⽤⼤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等技术,以重点领域监管和信⽤⻛险分类预警为核⼼,以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信⽤监管、落实重点监管为重点,建⽴的全⾯、⽴体、可视化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智慧市场监管通过业务数据、互联⽹数据的充分融合,精细刻画监管对象特征,筹划监管策略,推动市场监管⼯作由碎⽚化、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形成“让数据说话,让数据监管”的治理机制,提⾼市场监管效能。
- 智慧税务
智慧税务是指建⽴⼀套完善的以纳税⼈⾃⾏申报纳税为核⼼、多元化服务为特征的征收服务体系,以及提⾼税务管理⽔平和效率的税政管理体系,满⾜国家税务机关向纳税⼈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需要。智慧税务建设主要涉及智慧纳税服务体系、智慧税收征管体系,⻛险管理体系、智慧内部管理体系等模块,结合“税务+⼤数据”“税务+区块链”等场景需求,深化⼤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涉税涉费领域的应⽤,不断实现“以数治税” “以税资政”的创新模式,推进税务数据与外部⻔数据融合应⽤,实现对⾏业运⾏态势感知、综合研判,辅助政府科学决策。
- 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是综合应⽤计算机技术、⽆线⽹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全⾯感知技术等数字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提供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调剂、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体的智慧管理⼤平台。智慧城管建设致⼒于在城市管理中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体’”的功能,运⽤科技信息⼿段保障城市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活环境,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功能与形象,满⾜⼈⺠⽇益增⻓的对美好⽣活的需求。
除上述⾏业外,住建、⽣态环境、⾃然资源、农业农村、⺠政、财政、统计、海关等各⾏业都是⾏业应⽤层的重要组成单元。⾏业应⽤层是数字政务技术架构与现实政府运⾏体制的有机结合,是通⽤技术和⾏业属性碰撞形成的产物,也是数字政务建设得以转化为实际场景的关键层级。
用户入口层:数字政务的“交互点”
⽤户⼊⼝层是数字政府实现内部连接与对外沟通的⻔户,是整体业务逻辑的体现,是为更好地满⾜群众需求、提升服务体验⽽对传统业务逻辑的重新塑造。坚持以⼈⺠为中⼼,以群众获得感为第⼀标准,对政府业务流程进⾏优化再造,打破部⻔内部和部⻔之间的业务壁垒、数据壁垒,以数据共享实现跨部⻔、跨层级、跨地区⾼效服务、协同治理,建设基于⼀体化在线服务的整体政府。
针对政务服务与办公协同,政府需要打造⾯向公众的⽤户⼊⼝与⾯向政府公职⼈员的⽤户⼊⼝。对外,政府需要搭建政务服务⽹、政务⼩程序、政务App等线上渠道为公众提供完善的政务服务;对内,政府需要打造专属的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与视频会议平台⼊⼝以解决政府内部与外部的即时沟通、移动办公、⾳视频会议、移动业务等需求。例如,基于政府对内对外的交互需求,政务微信⾯向政府的智慧办公私有化解决⽅案,为政府提供的专属移动⼯作平台与统⼀移动⻔户。不仅能解决解决政府内部办公需要,更能⽀持政府外部的即时沟通、移动办公、⾳视频会议、移动业务等需求,在数字政务,乡村振兴,⽹格化管理等⽅⾯发挥巨⼤作⽤。
⽤户⼊⼝层是⼈⺠群众对数字政务效能和作⽤感知最为直接的层级,由下⽽上的各层级的能⼒将统⼀通过这⼀层级集中展示在⽤户⾯前。数字政务建设的根本性⽬标是通过数字化能⼒驱动政府效能提升,基于数据共享与数字共治,加快数字经济时代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升级,⽽更为直接的⽬标则是提升⼈⺠群众对政府能⼒的感知,满⾜公众对政府的各类需求。⽤户⼊⼝层的建设将显著影响数字政务的价值体现。
安全保障体系:数字政务的“防护罩”
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营⽀撑体系、⽣态协同体系在数字政务的整体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安全保障体系更是实现数字政府可靠稳定运作的根本。
我国⻓期以来⾼度重视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习近平主席就强调“没有⽹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在政策层⾯,《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明确提出“构建数字政府全⽅位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关键核⼼技术攻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在法规层⾯,《中华⼈⺠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共和国⽹络安全法》、《中华⼈⺠共和国个⼈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进⼀步从制度层⾯强化了我国安全保障体系的坚固程度。数字政务建设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核⼼模式,关乎国计⺠⽣,其安全保障体系的搭建更是重中之重。
安全保障体系是⾃上⽽下全⽅位的,⼀⽅⾯,要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完善⼯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等⽅式明确权利和义务,建⽴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另⼀⽅⾯,要加强安全技术⽔平和平台建设,主要涉及基础安全、平台安全、业务安全和应⽤安全多个层级、不同类型的安全,构成了数字政务整体架构的“防护罩”。各地政府在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除了关注项⽬在智慧化、智能化、⼀体化⽅⾯的成效外,更要重视项⽬的安全可控、合规可靠。
当前我国数字政务的建设中仍然⾯临着⼤量的安全⻛险和挑战。因此需要充分意识安全是数字政务的⽣命线,有着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数字政务建设逐步⾛向深⽔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进⼀步凸显和提升。
本文摘编自腾讯云计算、中国信通院云⼤所发布的《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政务技术及行业应用白皮书(2022年)》,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