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改写成“快而赚” 小团队从0打造4000万营收AI爆款

在AI时代,规模不再等于优势,速度、专注和自动化才是。下一个爆款,也许就在你的笔记本里,只要先把它变成一页可复用的SOP。

把“小而美”改成“快而赚” 小团队从0打造6000万AI教育爆款
出处:数治网综合

AI 时代,最大的红利不是“算力便宜”,而是“验证—复制”的速度被无限缩短。四个人、两部手机、几段脚本,加上对流程的极致打磨,他们把“小而美”改成了“快而赚”。

四个人并没有超能力,只是把每一步拆到最小,再把每一步的结果存起来。把焦虑拆成步骤,每一步只解决 1 个问题,你也能在 90 天内看到自己的第二款爆款。

在前一篇《超4000亿!美国AI初创公司融资流向、赛道与逻辑全曝光(附一览表)》里老邪写到,美国的资本在流向算力、数据、场景和入口,估值也随之一浪高过一浪。相比之下,我们也在《从云端到指尖:两份报告里的中国 AI 下一块拼图》中探究差异在哪。

一、从宿舍到600万美元

2023年1月,四个大学生把宿舍当办公室,上线了一款拍照搜题的App——Quizard。九个月后,这款应用开始盈利。再过一年,团队年收入达到600万美元。

团队没有扩张,依旧四人。他们随后又做了第二款笔记整理工具Unstuck,两个月拿下100万用户,冲到教育榜第三。

为什么能做到?答案可以拆成三条时间线:技术路线、增长方法、自动化节奏。

二、技术路线:先蹭热度,再谈成本

1. 蹭热度

ChatGPT刚火,别人还在观望。他们把ChatGPT和已有应用Photomath做对比,拍了一条15秒短视频:“如果ChatGPT和Photomath有了孩子,长什么样?”

视频一夜播放100万,30小时带来1万注册用户。

2. 省成本

大模型很贵。他们先用OpenAI还没公开的Codex做实验,用10个朋友的账号轮流调用,零成本跑通原型。OpenAI发现使用量巨大,主动联系,他们顺势转正,开始付费使用GPT-3.5。

成本变高,倒逼他们必须收费,于是上线订阅制,反而更早盈利。

三、增长方法:六条极简原则

团队始终四个人,却能让两款产品连续爆发,靠的是六条“精益增长”原则。

原则1:只招10倍人才,宁缺毋滥

工程师必须同时懂前端、后端、产品和网络基础。营销人员必须会写代码。设计师必须能自己把界面做出来。一句话:一个人顶一支队伍,沟通成本几乎为零。

原则2:利润优先

任何新功能先问一句:能不能直接带来收入?如果不能,暂缓。因此,他们在功能列表上砍掉了80%的“酷点子”,只保留能变现的部分。

原则3:每人一个关键指标

每天10分钟站会,只报数字,不谈感受。谁落后,当天自己加班,不拖累他人。每周只盯一个数字,决策极快。

角色 职责 关键指标
技术 AI底层架构 答案准确率≥95%
产品 全栈开发、UI 订阅转化率≥3%
营销 内容、投放、数据 单个视频获客成本≤0.3美元
运营 客服、社群、SOP 用户留存7日≥40%

原则4:持续改进流程

每做完一次活动,四个人坐下来回答三个问题:哪里浪费了时间?哪里可以自动化?下次能不能省掉一半步骤?用Notion记录,下一次照单执行。半年后,他们把一次营销活动的准备时间从三天压缩到三小时。

原则5:把工具用到极致

他们承认“人懒”,于是把所有流程塞进最少工具。举例:

  • 用Launch Darkly做功能开关,原本用来灰度发布,他们顺手拿来做流量调度,把不同用户分到不同大模型,省下一半调用费。
  • 用Zapier把TikTok热门标签自动推到Slack,营销同学每天醒来先看一眼,10分钟决定当天拍什么。

原则6:不学第二遍

任何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写成一页纸的SOP。下一款产品直接照抄:

  • 视频结构不变,只换场景。
  • 落地页模板不变,只换文案。
  • 付费流程不变,只换价格。

Unstuck能在两个月内做到100万用户,就是把Quizard的SOP原样复用。

四、自动化节奏:三阶段计划

四个人再高效也有天花板。于是,他们提前把未来拆成三个阶段,逐步交给机器。

阶段1:工具增强人

  • 写脚本批量剪辑视频。
  • 用Stable Diffusion批量生成封面图。
  • 用GPT-4批量写文案。

这个阶段省人力,但仍需人点“开始”。

阶段2:工作流自动化

  • 热门趋势监测交给AI Agent,每天自动抓取TikTok、Instagram话题,生成选题表。
  • 用户反馈自动分类,好评进广告素材,差评进待修复列表。
  • 服务器自动根据流量切换最便宜的大模型供应商。

此时,一个人可以管十条流程。

阶段3:自主决策系统

目标:把“做什么产品”也交给AI。

做法:

  • AI每天扫描教育类App Store榜单、Reddit讨论、Twitter抱怨。
  • 打分系统输出潜在机会排名。
  • 人类只做最后一击:看前三名,挑一个最有感觉的开工。

目前他们正在做第三款非教育类产品,只规划了三周就上线,已经盈利,用的就是这套系统。

时间 目标 手段
2025 Q4 第三款产品盈利 复用SOP
2026 Q2 三人管十款应用 完成阶段2自动化
2026 Q4 一人管一家公司 阶段3自主决策系统上线

如果顺利,他们将成为第一家只有一名全职员工的百万美元公司。

五、营销打法:一条视频带来的连锁反应

1. 种子视频

第一条爆款视频带来1万用户后,他们没有停。而是把视频拆成10个15秒段落,每个段落换字幕、换音乐、换场景,再发10次。

同样内容,新流量。

2. 校园地推

2023年秋季,他们跑到哈佛、NYU、哥大等名校门口,随机采访学生:“你最怕哪门作业?”把最有趣的回答剪成合集,再投TikTok。搜索这些学校的关键词,前5条都是他们的视频。

品牌认知度一次到位。

3. 病毒循环

每答对一道题,Quizard会弹出“分享战绩到TikTok,送一周会员”。用户一键生成带二维码的15秒视频,自动@官方账号。官方再挑选优质UGC二次投流。

循环往复,官方账号粉丝从0到100万只用八周。

六、避坑指南

1. 滥用接口被封号

早期用朋友账号轮流调用Codex,一夜被封5个。紧急写邮件给OpenAI求情,才拿到官方付费额度。从此立下规矩:任何灰色操作最多试一次,立即转正。

2. 盲目加功能

Quizard第二版想做“全科搜题”,一口气加了物理、化学、历史。结果准确率跌到70%,退款率飙升。他们立刻砍掉非数学科目,专注单点,数据两周内恢复。

3. 服务器账单惊吓

用户暴涨那天,OpenAI账单多出8000美元。他们连夜把Launch Darkly改成动态路由,把一半流量转到更便宜的模型,成本降到3000美元,用户体验没下降。

结语

在AI时代,规模不再等于优势,速度、专注和自动化才是。先做一条能赚钱的小产品线,再谈改变世界,在此借这一极简创业故事给后来者,也给我们自己几句话:

  • 盈利不靠融资,靠“让用户有意愿马上掏钱”,先验证价值,再考虑扩张。
  • 没人手的团队,先学会“借”,借老产品的认知、借平台的流量、借用户的情绪。
  • 第二产品不是从 0 到 1,而是从 1 到 1.1,把验证过的模块像乐高一样拼回去。
  • 把人做的事拆成“可脚本化”和“必须人性化”两类,前者交给代码,后者才用脑细胞。

下一个爆款,也许就在你的笔记本里,只要先把它变成一页可复用的SOP。

数治网从2024年起连续作为ITEC创新助力官,在《ITEC2025 全解析:从报名参赛到 ARR 10倍提升的完整指南》中,我们结合赛事特点,将Sam Altman的创业智慧转化为可测量、可优化的数字仪表盘,提炼可落地的执行策略,持续校准创业航向。

2025大赛即将分别在8月15日(人才赛)/8月31日(行业赛)截止,亮出你的SOP和商业计划,500万大奖别错过!

“老邪说”专栏系列:

  1. 两篇帖子引发的快慢思考:AI 如何成为普通人的“胜负手”?​​
  2. 人机协作:当你的AI助手总“已读乱回”,你还Vibe不Vibe?
  3. 《超4000亿!美国AI初创公司融资流向、赛道与逻辑全曝光(附一览表)》

来源:多知,本篇针对全文结合生成式 AI 做出的核心摘要和解答,仅作为参考,请以原文为准。图片:Karl Solano,Unsplash


碎片化学习,上 shuzhi.me !数智有你,一课开启:

  • 一听微课堂破解“学用脱节”:留存率能做到81%
  • 二问微学习培养“即插即用”:完课率能达到78%
  • 三维微专业实现“产研融合”:在2周内完成迭代

所有课件、题库、问答基于海光认证iDTM+DeepSeek R1应用生成。免改免维云上多端AI透明化终身学习,现在我的台我来站!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