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9月1日施行!企业如何搞定AI生成内容的“身份标签”?

本文将结合数治网关于人工智能治理、安全及风险等相关内容,探讨企业如何应对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要求,同时通过法规遵循、加强治理与完善管理实现可信人工智能。

新规9月1日施行!企业如何搞定AI生成内容的“身份标签”?
出处:数治网综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合成内容(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然而,这些内容的真实性与标识问题也引发了诸多挑战。2025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印发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旨在规范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结合数治网关于人工智能治理、安全及风险等相关内容,探讨企业如何应对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要求,同时通过法规遵循、加强治理与完善管理实现可信人工智能。

一、新规解读:办法的核心要点

1、定义与适用范围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了生成合成内容的定义,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标识分为显式标识(用户可明显感知)和隐式标识(嵌入文件数据中)。该办法适用于符合相关规定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

2、显式标识要求

服务提供者需在生成合成内容中添加显式标识,具体要求包括:

  • 文本内容需在起始、末尾或中间位置添加文字提示或符号。
  • 音频内容需在起始、末尾或中间位置添加语音提示。
  • 图片需在适当位置添加显著标识。
  • 视频需在起始画面、播放周边或末尾添加显著标识。
  • 虚拟场景需在起始画面或持续服务过程中添加标识。

3、隐式标识要求

服务提供者需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包含内容属性、服务提供者信息、内容编号等。鼓励使用数字水印等形式的隐式标识。

4、传播规范

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需采取以下措施:

  • 核验文件元数据中的隐式标识,并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提示标识。
  • 用户声明为生成合成内容的,需添加提示标识。
  • 检测到生成合成痕迹的,需标识为疑似生成合成内容。
  • 提供标识功能,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内容属性。

5、用户与平台责任

用户需主动声明并使用标识功能标识生成合成内容。服务提供者需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标识方法与责任,并留存相关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二、应对新规:标识内容的“妙招”

1、确保下载等功能中的标识完整性

当提供文本内容的下载、复制、导出等功能时,要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比如,用户下载一篇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下载后的文档应保留原有的标识内容,避免用户在传播过程中因标识缺失而引发误解。对于图片、视频的下载、分享等功能,要保证图片、视频文件中的显式标识不被删除或篡改。

2、确保标识在传播中的稳定性

在文本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当提供图片、视频的下载、分享等功能时,要保证图片、视频文件中的显式标识不被破坏。

同时,对于隐式标识,要按照要求在图片、视频文件元数据中添加相关信息,如图片的生成属性、制作方编码,或视频的生成合成属性、服务提供者信息等。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将隐式标识嵌入图片数据、视频数据流中,即使图片被压缩、裁剪或视频被转码、剪辑等操作,隐式标识仍能保留,便于追踪和识别来源和生成情况。

以下是针对标识完整性、稳定性以及隐式标识技术的具体措施:

  • 提供提取接口: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从文本中提取隐式标识的接口或工具,方便用户和相关平台在需要时能够提取和验证文本的标识信息,确保标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文件元数据利用:在文件的元数据中添加扩展字段,包含服务提供者名称、内容生成时间、内容 ID 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文本的隐式标识或视频标识的辅助手段,即使内容本身被篡改,元数据中的标识信息依然存在,便于追溯和识别生成情况。
  • 文本内容嵌入:除了元数据,还可以在文本内容本身中嵌入标识信息,例如在文本的开头或结尾添加固定的标识语句,或者在文本中每隔一定段落插入标识,这样即使元数据被篡改或丢失,文本内容中的标识依然可以提醒用户其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
  • 变换域水印:将图片、视频转换到变换域,如离散余弦变换(DCT)域或小波域等,在变换后的系数中嵌入标识信息。变换域水印能够更好地抵抗图片的压缩、缩放、旋转以及视频的压缩、格式转换等操作,保持标识的稳定性。
  • 数字水印:利用数字水印算法,在图片中嵌入不可见的水印信息。这些水印信息可以包含服务提供者名称、内容ID等,通过特定的检测算法可以从图片中提取出来。数字水印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图片隐式标识技术。

三、新规落实:高效标识策略

对于大型内容平台、人工智能企业来说,首先,在生成合成内容时采用数字水印技术,确保内容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次,企业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标识要求,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内容属性。最后,建立内容审核机制,防止生成合成内容被用于虚假信息传播。

1、技术升级:优化设计与应用

企业需升级技术架构,确保生成合成内容能够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同时优化设计、灵活应用。例如:

  • 优化标识设计:文本内容采用角标形式,仅在内容末尾加注“AI”即可。音频内容在音频适当位置加入“短长短短”节奏的摩斯码标识。视频内容在画面四角添加提示文字,文字高度不低于20像素。
  • 应用标识方法:提供多种标识方法,适应不同产品形态,减少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对于可能影响用户体验的场景,采用隐式标识,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标识的可追溯性。

2、流程优化:确保标识一致性

企业在内容生成、传播和下载等环节需确保标识的一致性。例如:

  • 内容生成:在生成合成内容时,自动嵌入显式和隐式标识,确保标识的一致性。
  • 内容传播:传播平台需核验文件元数据中的隐式标识,并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提示标识。
  • 内容下载:确保文件下载时包含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

3、用户教育:提升标识意识

企业需在用户服务过程中明确标识要求,提升用户对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意识。例如:

  • 用户注册:在注册时弹出提示框说明标识要求。
  • 内容发布:在页面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内容属性。
  • 服务协议:在协议和服务说明中明确标识要求。

4、合规管理:留存日志与自查

企业需建立日志管理系统,记录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信息,定期自查标识合规性,及时整改问题。例如:

  • 内部机制:建立AIGC标识的流程和审核机制,确保标识的合规性。
  • 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标识的操作合规要求。
  •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和流程的有效落地。

四、新规背后的AI治理与安全

《我国出手了!构建四大层级体系,让AI风险无处遁形(附下载)》一篇中,先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趋势动态,研究各国人工智能治理模式和实践经验。《全球可信人工智能治理全知道:现状、挑战与应对》再提出,企业应开展专业团队职责定位和能力建设,平衡技术与伦理、加强AI技术和应用案例宣导,建立闭环评估机制并加强协作培训。

《四大典型行业的可信人工智能治理秘籍,最佳实践大放送!》结合不同的行业属性,重点从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战略定位、风险治理和应对情况等方面阐述其特有的治理方案。《深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治理 做好个人信息合规》则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需要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模型训练、服务上线、内容生成、内容发布与传播各阶段。

(一)法规遵循:重视标识合规性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重要性,从内容创作、传播到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将标识合规性纳入考虑范围。不再仅仅关注内容的质量和效果,还要确保内容的标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因标识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和信任危机。

企业需严格遵循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与法规,确保合规运营。例如:

  • 算法备案:按照要求完成算法备案,提交标识相关材料。
  • 安全评估: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符合要求。
  • 信息共享:加强标识信息共享,支持监管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二)加强治理:构建可信人工智能体系

企业应加大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标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例如,开发更先进的数字水印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文件格式和传播场景,同时提高抗破坏能力。此外,还要不断优化标识的添加和识别算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企业需构建可信人工智能体系,从技术层面提升治理能力。例如:

  • 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生成合成内容的数据安全。
  • 算法透明:确保生成合成内容的算法可解释、可追溯。
  • 数字水印:在生成内容中嵌入不可见的数字水印,防止内容被篡改和滥用。

(三)完善管理:防范合成内容风险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从内容生成部门到传播部门,再到技术维护部门等,都要有相应的标识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标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标识工作能够顺利执行。

企业需从安全管理角度,防范生成合成内容带来的风险。例如:

  • 内容审核:建立内容审核机制,防止生成合成内容被用于虚假信息传播。
  • 用户认证:通过用户认证机制,确保生成合成内容的传播符合用户意愿。
  •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生成合成内容引发的纠纷。

结语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合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治理提升的契机。通过技术升级、流程优化、用户教育以及合规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满足监管要求,还能在用户体验和标识可见性之间找到平衡。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标识办法的理解和执行力,是确保企业合规运营的关键。


互动话题

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实施后,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技术实现的难度,还是管理流程的调整,还是用户对标识的认知和接受度?欢迎在文末留言,加入数治Pro成长营社群,分享你的想法!

  • 你认为哪些技术手段可以提升标识效率?
  • 如何落实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要求?
  • 企业如何平衡标识要求与用户体验?

课程推荐

2025年3月开学季起,数治网院iDigi将围绕“数字ABC:分析、业务转型及以客户为中心”陆续推出《AI和数据素养双效提升》、《数据驱动型企业构建》等体系化课程。

我们邀你升级职业“防护盾”,扫码测评免费领取数智第一课,即可15分钟AI适配“一人一表”“一人一课”。¥199开卡预约导师开讲,¥999起任选6课时,滚动开班随到随学。

在此特别推荐其中的《数字水印应用与电商数据防泄露实战》课程,围绕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商数据防泄露领域的应用展开,结合行业现状与技术挑战,系统解析水印技术原理、典型算法及实战场景。

首期《2025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与合规入门到最佳实践》现已开班,完整12课时仅需¥1998,马上扫码添加老邪企业微信付款锁定名额,领取课表、脑图、问答手册等开课包!


来源:数治网院iDigi,本篇结合生成式 AI 做出的核心摘要和解答,仅作为参考,请以原文为准。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