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迈出关键一步。以《数据二十条》为指导,国家数据局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四类示范合同,首次将“数据”明确为独立交易标的。
这四类合同构建了覆盖数据提供、委托处理、融合开发和中介服务的完整交易体系,形成了”三权分置+标准化条款+动态管理”的创新框架。通过合同条款实现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结构化流转,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定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合同义务,建立安全闭环。
一、再谈“三权分置”确权到分配
《数据二十条》作为我国首个系统性数据基础制度文件,构建了”三权分置”的产权框架: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通过淡化所有权争议、强化使用权流通,破解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难题。
制度设计围绕四大支柱展开:
- 产权制度首创分置模式,允许多方主体合法共享数据价值;
- 流通交易制度统筹场内场外市场,同步规范跨境数据流动;
- 收益分配推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市场化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
- 治理制度以安全为底线,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格局。
这一制度体系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可控,又促进了数据高效流通,为激活万亿级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数治网在此前《“数标委”来了!漫谈“三权分置”确权到分配的建设妙招》一篇中也提到,我们一起试着去深究“三权分置”下,在数据确权、供给、开放、共享、权益分配以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建设举措上,这些政策各有不同的侧重。
- 通过《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立七维标准框架如基础通用、基础设施等;
- 公共数据通过共享、开放、授权运营三种模式释放价值;
- 提出数据管理需协同技术如加密、匿名化、法律如权责界定、监管如反垄断等多维手段;
- 强调授权运营中需平衡隐私保护与商业化开发。
二、数据流通标准化合同全解析
《示范文本》通过标准化合同框架解决数据流通中的确权、定价、质量等核心问题,核心创新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首次构建覆盖四大场景的合同体系;
- 以“数据登记条款”为权属提供合同依据;
- 系统设计全流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
- 通过技术附件细化安全与合规要求。
《示范文本》针对数据提供、委托处理、融合开发及中介服务四大场景,分别设计专用合同模板。通过200余项技术附件如数据质量指标、安全交付标准,将抽象法律条款转化为可执行操作手册。
1、数据提供合同突出权属登记与验收机制
《数据提供合同(示范文本)》主要解决了数据交易中“权属不清”和“质量难保”两大痛点。它用“三权分置”明确数据持有、使用和经营的权限,同时要求提供方提前登记权属,避免后续扯皮。
合同里对数据交付、验收、安全标准都写得特别细,比如要求加密传输、设置7-15天检验期,连数据泄露的应急方案都考虑到。付款方式也很灵活,支持按量付费或数据互换。
2、委托处理合同明确原始数据与结果数据产权划分
《数据委托处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主要解决了数据委托处理中的权属划分、质量保障和安全合规问题。它同样通过“三权分置”来明确原始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归属,并且设置了验收期和量化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安全方面也很严格,要求跨境传输风险评估和泄露应急响应,合同终止后还要销毁或返还数据副本。特别适合医疗、金融、工业这些需要专业数据处理的领域,中小企业用起来门槛也不高。
3、融合开发合同细化贡献分工与收益分配规则
《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针对多主体数据协作,首先明确了原始数据提供方的质量要求和使用限制,其次规定了结果数据的交付形式和产权分配,采用“三权分置”的方式。
合同还细化了各方在数据、技术、资金上的投入分工,并设计了成本分摊和收益分配规则,用贡献度作为分配依据。安全方面也很严格,重要数据跨境传输需要风险评估,还有数据泄露的应急响应机制。
它的创新点在于“数据登记”条款,为权属争议提供了合同依据,还通过技术附件把法律要求变成可执行标准。应用上,能降低企业数据流通的协商成本和法律风险,特别适合医疗、金融这些需要多源数据融合的领域。
4、中介服务合同限定服务范围与期限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主要面对数据交易撮合服务,先是明确了标的数据的范围、中介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期限,再是细化了服务费的计算方式,支持比例抽成或固定金额。
它的创新点在于引入了“三权分置”原则,允许选择性授予中介方数据经营权,还设置了业绩承诺选项,比如客户对接成功率。另外,它推动“一地上架,全国互认”的跨区域交易模式,特别适合医疗、金融、工业这些需要多主体参与的复杂交易场景。
整体来看,这份合同的价值在于降低了协商成本,通过标准化条款减少权属纠纷,同时以灵活的服务模式比如可委托第三方,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三、数据交易规范与活力并重
这四类合同构成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既解决”不敢交易”的信任难题,又化解”不会交易”的操作困境。预计可使数据交易协商成本降低60%,纠纷处理时效缩短80%,真正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 激活市场信心:破解“供需两旺但交易不畅”困局,明确数据可交易的法律边界
- 降低交易成本:标准化条款减少谈判摩擦,场外交易协商效率提升50%以上
- 产权动态配置:针对不同场景如医药数据融合预设权益分配方案
- 风险防控前移:嵌入数据出境合规衔接机制,要求安全技术保障专项条款
1、权属划分的突破
传统数据交易常因权属不清引发纠纷。新合同体系创造性采用”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方案:
- 数据提供合同明确原始数据持有权不可转让,但允许需求方获得使用权
- 委托处理合同规定过程数据归委托方,结果数据可协商共享
- 融合开发合同按贡献度分配衍生数据权益,如医药研发联盟按30%-70%比例确权
- 中介服务合同创新”经营权有限授权”机制,如中介方可获3-6个月短期经营权
2、质量管控的闭环设计
针对数据”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合同构建三级质量保障网:
- 事前定义:数据规模精确到记录条数和字段数,如完整度要求≥98%,一致性阈值≥95%,更新频率明确到天/周/月。
- 事中验收:设置7-15天检验期,配备自动化校验工具,建立争议数据”冻结-复核”机制。
- 事后追责:质量不达标如按日收取0.1%违约金,重大缺陷可终止合作并索赔。
3、特殊数据的强化保护
合同将抽象法律要求转化为可执行条款,特别是跨境传输必须提供脱敏算法认证报告,个人信息处理需附加隐私影响评估,重要数据实施”双人复核”访问控制等。
尤其对重要数据与个人信息设置”双保险”:必须提供脱敏算法合规证明,交付前需完成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分类分级报告作为必备附件。
4、灵活适配的商业模式
合同设计充分考虑商业场景差异,在付费模式上,数据提供按量计费,委托处理按基础费+效果分成,融合开发可股权置换或收益分成,中介服务按成交金额3-8%获取佣金。
交付形式包括标准化数据集(CSV/JSON)、API接口调用、沙箱环境共享等。
5、争议解决的预防性设计
合同内置三大纠纷预防机制:数据登记区块链存证时间戳、全链条操作日志过程留痕、约定15日内专家快速仲裁。
四、实施策略与未来推进
企业应重点关注三权配置策略和质量验收标准,选择与业务场景匹配的合同类型,必要时组合使用多类合同构建完整交易链条。
- 场景选择:优先覆盖高频、高风险的典型交易模式,保留20%条款自定义空间
- 推广路径:通过交易机构试点→行业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跟进的渐进式普及
- 动态迭代:建立案例反馈机制,每半年更新技术附件,如新增AI数据处理规范
对于未来推进,数治网在这建议:
- 组建跨部门督导组,协调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要求
- 开发合同智能生成工具,适配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需求
- 发布《合同应用指南》,配套培训数据合规官等专业人才
该制度通过“标准化+灵活性”的设计,既防范“一管就死”又避免“一放就乱”,预计可使数据交易纠纷率下降70%,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最后,《示范文本》的出台,既解决了市场主体”不会交易”的操作困境,又破解了监管部门”难以裁判”的治理难题,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制度性公共产品,真正实现”规范与活力并重”的发展目标。
如有需要更多有关模块课程、配套工具、框架问卷、服务矩阵以及整改案例等数治Pro一站式治理,欢迎在文末扫码入群 @老邪 了解、获取。
来源:国家数据局,本篇针对全文结合生成式 AI 做出的核心摘要和解答,仅作为参考,请以原文为准。文末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idtzed”,在对话框内发送“250718”获取资料。图片:Walls Io,Unsplash
碎片化学习,上 shuzhi.me !数智有你,一课开启:
- 一听微课堂破解“学用脱节”:¥9.9 即可试听,满3节15分钟AI适配个性化路径
- 二问微学习培养“即插即用”:¥99 入专属伴学群聊机器人或语音盒子发问答疑
- 三维微专业实现“产研融合”:¥199 解锁隐藏大厂案例、行业模板与工具包
打卡任一系列全部课程,再升级成数治Pro,唤起小治完成预约导师、实操练习、分享心得等任务,参与“学习显眼包”排名赢新年度学习卡、盲盒!
所有课件、题库、问答基于海光认证iDTM+DeepSeek R1应用生成。免改免维云上多端AI透明化终身学习,现在我的台我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