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复苏中的挑战与机遇 “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之汽车与消费品零售篇

开放与共赢预计将成为2023年的经济发展新基调,给予汽车产业极大的发展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将在高质、创新、低碳方面做出更坚实的贡献。

“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之汽车篇-头图
出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迈入2023年,我们认为,尽管面临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正在以不变的基本面和不断转型的竞争力谱写一篇发展新故事。开放与共赢预计将成为2023年的经济发展新基调,给予汽车产业极大的发展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将在高质、创新、低碳方面做出更坚实的贡献。

汽车 Automotive

对于全球汽车产业而言,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俄乌冲突、芯片短缺、锂价飙升、自动驾驶资本降温等事件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仍呈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产业生态的变革升级之速不减。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升、出口初具规模、本土智能技术推陈出新、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后市场新模式探索层出不穷,2022年诸多产业亮点凸显。自主市场市占率、新能源车渗透率和整车出口规模的三个数据新高标志着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印证了罗兰贝格汽车团队在2022年伊始提出的趋势研判。

我们也预计,在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进一步提速智能电动化和商业模式革新之势,突破核心产业链技术创新,并深化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国影响力。

01 全球供应链体系再平衡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全球政经环境不稳定因素愈发增多,在经历了 2022 年日臻热烈的供应链安全和回流思辨后,我们认为中国将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继续扮演”新高地” 的重要角色,成为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供应链的”新中心”,各家车企和零部件也势必将以更多不同的形式深化中国供应链布局。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供应链将在 2023 年呈现以下产业环境新特点:

  • 更稳健的市场端需求:罗兰贝格第 12 期《汽车行业颠覆性数据探测》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电动车与智能化接受度上再度领先全球。2023 年疫情政策的调整与经济复苏将贡献强劲的购车需求拉力,消费者将对高价值的智能网联电动车表现出尤其强烈的兴趣。
  • 更领先的供应链水平:随着“新四化”系统部件的供应链结构已发生颠覆性变革,国内电池供应商占据超过 50% 的全球市场份额,全球下一波芯片产能转移将中国作为重要目的地之一;加之本土玩家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将愈发凸显。
  • 更深入的本土化要求:无论是国内更稳定的营商环境对供应安全性的保障,还是国内消费者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都在不断驱动主机厂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以更好、更快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的短期重要性依旧,长期战略性优势更是不言而喻。对于全球化车企和零部件企业而言,如何再看待中国市场、再定位中国业务、再探讨布局平衡,将是贯穿 2023 年的持续主题。

02 中国车企乘风出海再加速

在政经动荡、技术迭代、低碳加速、消费价值观演变等共同推动下,2023 年或将开启百年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全球化窗口期。我们观察到,2022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成绩斐然,不仅实现了出口总量的突破,更是达到了欧洲国家的中高端市场渗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产品的溢价认可和新服务模式在欧洲市场的落地。比亚迪、领克、上汽、长安、蔚来、理想等十多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品牌也纷纷发布了欧洲市场规划,加速海外布局。我们认为,中国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先发能力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及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将是中国品牌实现出海突破、品牌向上的关键。此外,国内领先自主品牌车企在过去十余年积累的全球化运营的宝贵经验探索、新势力新品牌的用户运营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同样是中国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持续突破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关键能力。预计 2023 年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出海将取得更高成就,更多的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也将站上世界舞台。

03 自主品牌向上破局见成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渗透及其纺锤形的市场结构催生了高端市场机会。自主品牌借势新能源汽车 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突破,在品牌上不断跃升。诸多自主品牌推出全新豪华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仰望”、东风“猛士”等),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新物种产品推出等打破自主品牌“天花板”。

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势力(如埃安、哪吒、零跑等)和传统品牌(如吉利、长安等)也在立稳市场的同时,发扬文化自信,通过品牌的全球化塑造、科技化引领、内涵新锐化、外延生态化,积极探索品牌向上。此外,自主品牌对本地人群的趋势洞察越发前瞻、精准,正逐步精准定位新高端、新人群,并加强精准营销,提升营销效能。产品组合丰富、品牌内涵深化与品牌生态打造将使得车企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预计 2023 年将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年。

04 用户运营价值新篇正开启

用户运营的概念已深入汽车全产业链,整车厂、供应商、服务商等都在用户运营的大概念之下探索属于自身的定义和实施抓手:有的将“用户运营”作为补充性的市场推广阵地,有的将其作为可直达的创新销售渠道,有的将其作为可变现的用户资产沉淀基石,也有的将其作为必经的数据串联流程。

随着各企业积极布局用户运营相关的基本体系构建,用户基盘及活跃度已实现初步积累。面向2023 年,用户运营的聚焦重点将转向价值实现促进,在已有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厘清能力构建发展路径以及清 晰的效果考量指标,共同高效推进业务举措迭代,支撑用户运营价值实现。与此同时,为支撑价值提升目标,用户运营从全面粗放化步入精益化阶段,对用户运营相关的组织协同能力及数字工具要求提出挑战。用户运营体系构建的上半场围绕散点化运营举措推动理念变革,而下半场将聚焦精益化能力构建和价值创造开启新篇。

05 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车企在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产品的设计、生产、交付等全环节将更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并体现在研发流程管理、销量预测管理、订单管理、排产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全环节,方法、流程、责任部门、协同部门、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等都会发生调整,更加体系化、智能化、全局化的数字化体系部署能够全面打通车企端到端的全环节,实现用户需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充分输入,能够根据用户订单进行生产订单管理,且高效管理用户定制化车型需求的自动排产和供应链管理,在全面建立订单到交付透明化和数据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主动分析和优化调整的能力,真正将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优化。2022 年,我们已经看到部分车企在该领域的实践,2023 年必将有更多车企探索出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

06 商用车迎零碳物流新时代

能源革命的大趋势带来了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头部商用车产业链企业思考如何在零部件、整车、购用管修换全生命旅程和物流生态中促进新能源产业及零碳物流的发展。目前,创新的商业模 式正成为行业头部玩家的新制胜法宝,并从围绕车的租赁+金融+后市场服务到围绕能源生态、物流生态、碳资管全方位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和“护城河”构建。同样地,能源企业、物流承运、场站、服务商等生态玩家也积极入局,通过自建、投资、合作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共建零碳物流新时代。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积极寻求核心零部件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研发和转型,以期厚积薄发,长期制胜新能源新时代。随着特斯拉 Semi 上市、奔驰推出 eActros Longhaul500km 续航等产品,全球头部企业的积极布局将加速产品技术迭代升级。轻商领域还将涌现围绕滑板底盘的可灵活多变上装的全新产品,基于技术驱动模式创新,出现如订阅式、TaaS(Truck as a Service) 等创新商业模式。

2023 年的新能源商用车将迎来新玩家的持续入局与老玩家的快步迭代,并通过新模式、新产品、新机制以决胜新赛道。

07 智能部件本地布局见新机

汽车产业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将决定其差异化程度和长期的利润增长空间,尤其是智能部件。在新冠疫情、地缘摩擦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国内供应商生产和研发能力逐步成熟的共同推动下,国内领先的主机厂集团已经在积极寻找国产替代的解决方案,以保障供应、降低成本。对此,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将成为汽车产业上游投资方向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土安全的讨论不仅围绕部件供应,在日益严苛的监管要求下,数据安全及其合规治理将提上议程。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功能开发等业务的外商企业需提前准备。综上,我们认为,围绕智能部件、数据、服务等本土化进程将持续加速,为积极应对快速迭代的中国市场需求,外商在中国所设实体的自主决策权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财务投资和人事组织方面。

08 核心材料量价供需归理性

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预计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逐步缓解,这得益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缓解以及半导体产能的加速恢复。芯片工业体系将呈现以下三大特点:第一,不同芯片种类的短缺程度差异较大,微控制单元 (MCU) 所需的传统制程计算芯片在 2023 年仍将出现较高程度的供不应求,并带来车企相对保守的产量预期和配置搭载;第二,汽车半导体价值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仍将长期存在,产业参与者须采取中长期的风险管理和规避措施;第三,国产化替代进程将持续加速,尤其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等功率半导体、存储芯片以及片上系统 (SoC) 等领先制程的计算芯片。当前,已有不少国产芯片厂进入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认证流程中,甚至量产上车。

伴随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锂电池材料呈现出供需失衡和价量齐升的产业挑战。由于 2021 年受疫情抑制的需求恢复、供应端计划扩张产能并未如期等原因,全球电池材料的价格在 2022 年上半年达到了创纪录高位,并在短期内因供需紧张仍维持在高位。我们认为,尽管未来十年锂矿与镍矿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但考虑到全球和国内主要电池材料企业的产能扩张计划提速,预计 2023 年的供需紧张将得到一定缓解,供需关系和价格也将逐步回归理性。

对于产业参与者而言,在未来大环境高度不确定、汽车芯片和电池材料供需仍不匹配的趋势下,全面做好供应链渗透、采取战略举措方能有效应对材料短缺。

09 自动驾驶商业落地新探索

面对当前自动驾驶功能搭载率和用户满意度仍存瓶颈的挑战,主机厂与供应商正在探索新的运营范式以增强自动驾驶的用户接受度和体验,通过运营自动驾驶实现变现。我们相信 2023 年,自动驾驶将以全新的“服务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为了解决“高频场景体验差”(如自动泊车等)以及“成熟场景使用频率低”等痛点,不同车企根据自身技术、用户运营体系等核心资源与能力禀赋,探索多种范式,将自动驾驶当作一种资产运营。例如,按照用户常用路线开通自动驾驶功能(而非传统的低/中/高版本),并提供订阅付费服务;在后台成立运营中心(人力 + 自动化),并基于此提供丰富的远程接管场景(需有赖于政策的支持),将其融合在车企已经打造的庞大的用户运营体系中。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在持续探讨保险配套措施,如部分主机厂推出“泊车险”并将其融合在用户服务包中进行销售。已拥有保险牌照的特斯拉已经在美国以“主机厂+ 保险公司”的身份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套件和相关运营服务,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车险价值链将会随着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而重新分布,主机厂也会成为重要的投保人,险种及产品(如产品责任险等)也会逐步多样化。

10 后市场孕育“被动”新变革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加速渗透叠加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国内汽车后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独立后市场玩家。据统计,自 2020 年以来,国内近 8 万家独立后市场门店关停或转手,大部分为中小规模门店,行业整合与淘汰进程加速。新能源车对传统维保服务需求显著下降,据罗兰贝格测算,相对燃油车,纯电动车售后维保价值降低近 34%,且带来全新电动部件与智能部件的维保挑战。玩家需积极寻求合作转型或扩大业务范畴,如精细养护与钣喷等。国内二手车服务商同样面临挑战,基于广泛门店网络的发展模式,需辅以精细化的运营升级,从而优化“收 – 整 – 售”的协同统筹,构筑更强的竞争壁垒与优势。

与此同时,电池在涵盖租赁、补能、检测、复杂维修、回收再生等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价值将迸发,围绕与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的不同合作模式,后市场将催生电池资产管理、三电维修中心等新的业务模式,这对参与者在资金储备、精细化运营能力、属地化关系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消费品与零售 Consumer Goods & Retail

2022年是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不平静的一年。行业维度上,受疫情反复和严格防控措施的波及,包括服装、餐饮在内的线下零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线上零售则面临流量增长瓶颈和物流配送稳定性的双重挑战。细分行业方面,生鲜、食品和家电消费经历一波因囤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与挑战:其中有些企业准备相对充分抓住了转瞬即逝的短期机会,而更多的企业则在快速应对和跟进中,其产品和供应链面对挑战。同时,地产行业调控、购房者收入预期调整和部分头部企业经营危机,导致整体家居建材消费需求下行,头部企业和腰尾部企业各自探索生存和发展新路。地理维度上,一方面是国内整体消费需求在短时期内被抑制,另一方面,新一轮电商平台出海为服装、日用品等领域的长尾制造型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01 高端与性价比共舞,消费行业砥砺前行

2023 年我们认为将是后疫情时代的新消费开端之年:“可能到来的报复性消费潮”,“对疫情前常态的回归”以及“建立后疫情时代新常态三大主题”交织,各子行业调整、创新甚至颠覆的大幕徐徐拉开。以增长的主旋律而言,我们认为高端化和高性价比依然是消费企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方面,未来高端品牌的增长将会持续超过中低端品牌,这体现了消费者对消费升级的好商品/好品牌/好服务的追求始终未变。这给新晋崛起的,能敏锐捕捉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疫情同样正在使一部分的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他们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比较价格,更专业的视角解读潮流,更冷静的心态面对自己的需求,进而对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渠道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借着这两股行业东风,快速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所有消费品企业亟待思考和梳理的问题。

02 新世代逐浪新消费,六大趋势拥抱未来

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将目光投向了 1995 年至 2009 年出生的年轻消费者即 Gen Z 新世代,对于品牌而言 Gen Z 是他们能触达到的最年轻的消费者,也是对于品牌未来最需要把握的人群。通过大量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 Gen Z 新生代在面对当下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大环境时,表现出了“当下谨慎,未来积极”的态度,这是他们的消费能力具备良性成长空间、未来具备消费势能的重要佐证。同时,这群新生代们也展现出了与其他代际人群的不同的消费趋势与特征:宏观上看,Gen Z 消费者在潮流消费中体现了高潜力、高活力、高调性的特点;微观上,他们的消费行为体现出了打破地域与精神区隔、回归真我需求、拒绝刻板印象、热爱传统文化与高品质国风产品、突破虚拟与现实界限以及对专业内容的偏爱和主动输出这六大核心趋势。我们认为 Gen Z 消费趋势的洞察,对品牌而言意味着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重构,是品牌面向未来的需要重点钻研与理解的课题。

03 DTC 模式正当其时,数智资产指引全域战略

在零售业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背景下,拉新成本高且不精准,品牌心智老化,对用户需求把握不精准等 痛点普遍存在于以美妆、运动及宠物为代表的消费企业内部。当下DTC 模式的发展,正是解决企业痛点,践行以消费者为中心,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来看,DTC 的核心要义包括直面消费者,减少层级与数智资产沉淀、深化企业数字化运营两个层面。通过 DTC 模式的构建,企业得以建立全局统一、可追踪、可落地的全域人群战略,持续提升及巩固目标市场的品牌份额并通过提供全域会员一致性服务体验保持全域会员对品牌的忠诚度。在 DTC 模式下,未来消费品企业面对上述经营问题时,将具有更多的工具方法将其拆解为可执行的运营动作,找到细分切入点将问题各个击破,结合企业自身的基因与能力优势,帮助构建长期所需的经营能力模型。

04 线下门店角色升级,加码极致体验与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和 DTC 模式的兴起,线下零售门店的角色当下正发生显著改变,超过 60% 的消费者在某些场景下会去过线下门店后转到线上购买。越来越多的零售门店正逐步从销售中心转变为零售中心、服务中心和体验中心,简单地以销售作为门店经营的主要 KPI 已经不合时宜。针对传统门店依然存在的渠道中的品牌认知度低、信息传递的被动和低效、服务体验中的低附加值等痛点、品牌正积极在线下门店设计上融入争鲜性、及时性、参与性与感官性等要素、通过融合生活方式、全方位感官体验以及暖心服务细节等实践,提升门店价值。以某领先的时尚和生活方式零售品牌为例,通过影棚打卡和线上线下互动等元素打造了观光型服务中心,极大程度提升了品牌和消费者互动体验。这样的趋势将引领未来零售门店的发展潮流。

05 快消品牌瞄准乡镇市场,全面发力寻找增量

后疫情时代,乡镇消费市场正呈现比城市更强的复苏势头。在互联网渗透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及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乡镇市场的红利期已然到来。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正以产品和渠道等角度发力,逐鹿乡镇市场。在产品端,快消品企业紧扣乡镇消费者对基础品类高端化与升级品类下沉化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选品、包装和服务。在渠道端,以某领先快消品牌为例,通过搭建深度分销模式,加强对乡镇零售终端的运营参与和管理,并通过数字化工具的赋能,显著提升乡镇地区的业务拓展效率、网点覆盖率及单点增长能力。此外,经过深入的消费者调研,品牌对乡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加了解,通过积极加强与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型社交电商平台的合作,快消企业得以更精准地触达乡镇消费者。这些举措将帮助快销品企业构筑在乡镇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

06 品牌践行以人为本,数字化之“道”引领致胜之路

在过去十年,数字化一直是品牌探索的增长新方向,如今,数字化人群经营已经从提升增长效率的“术” 成长为推动品牌方增长破局的“道”。而营销数字化的发展,让“以人为本”的人群资产经营不再只是营销理念而是上升为品牌方的第一增长力。以人为本的用户经营要义在于更直观地经营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关系远近,通过分析追踪人群的兴趣与内容偏好,针对性采取不同人群的激活方式,同时差异化人群的转化方式,做到人群精准运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数字资产和营销手段帮助品牌方可以更好地洞察、度量、优化和消费者的关系,拆解从宏观战略规划到微观日常执行的一体化全过程——不仅涉及资源整合、营销提效、品牌建设等营销相关问题,也可能涉及到对日销大促、O2O 协同、新品上市等深层次的业务问题所产生的巨大价值。面向未来,我们认为品牌仍需进一步探索与数字化用户运营所匹配的组织形式,统筹与中心化的品牌价值定位与策略方向,在企业内部实现更好的联动与整合。

07 “极致有理”产品创新,数字赋能“行之有据”

“极致有理”是当下消费品牌产品创新的前沿范式。在近年的创新实践中,我们发现极致的产品定位 是打造爆款的关键,即不论产品往哪个方向演进,只要不是“平平无奇”,都有成功的可能。以时尚领域为例,2022 年不论是强调极致功能的国际户外奢品或是走极简风格设计的国潮新锐品牌,都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绩。以消费趋势、技术演进和自身沉淀的三棱镜视角,去形成持续的主题并动态的诠释,可以说是产品创新上的“守正出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创新的成功率,也可以使每次失败都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台阶。同时,我们认为品牌想要在极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有理”,则需要将数字化的消费者洞察和全程的消费者互动纳入产品创新的体系中来,以确保“行之有据”。以某科技公司为例,目前已拥有通过识别各种畅销品特点,形成大数据概括以预测爆款方向的工具产品。这类数字化的工具将会进一步赋能下一个时代的消费品创新。

08 消费品牌深度求索,多角度实践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政府监管日趋严格、消费者关注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消费品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正积极加码可持续能力建设,从供应链、包装及推广等多维度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通过强化物料消耗管理,增加低碳排原材料的使用以及生产废料循环利用等措施构建绿色供应链;联合材料供应商、包装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围绕减重减量、回收利用、重复使用、材料创新等多条技术路线,深度参与包装的可持续化进程;积极投身可持续议题有关的推广运动与社会投资。着眼未来,我们认为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从原料,到创意、生产、营销、零售,再到消费者的良性闭环,这样产业端用于可持续转型的投入才能回流成为再投入的资本,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因得到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属性产品供应而逐渐改变。

09 销售组织敏捷化转型,“品牌导向”应对市场变化

当下, 消费企业内部销售组织的定位正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消费者线上触点的增加和在线时间的延长, 品牌与消费者的主要沟通方式逐步多元化。与此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越来越期待品效合一的营销/销售体验。这些新生的需求促使企业进行组织变革,完成从“渠道导向”向“品牌导向”的组织转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企业开始采用强调快速决策能力的、以敏捷化前台和大中台服务为特点的销售组织形式,以某国内领先美妆品牌为例,以绩效考核体系为抓手,通过协调各部门的目标和行动,提升了销售组织的敏捷反应能力。同时,一些企业也在销售组织内部尝试线上与线下的架构融合,通过线上与线下在货品、供应链、营销与定价机制上的组织打通,能更好的形成整合营销小闭环。诸如此类的组织创新形式极大提升了品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帮助品牌更好地触达、洞察和服务消费者。

10 农产品品牌化再上台阶,多层次需求逐步形成

在消费升级下,肉禽蛋不仅是简单的价位提升。牛肉水产等新蛋白增速高于猪肉、蛋类等传统蛋白,而猪肉和鸡蛋率先从安全卫生的基础品质向特种特色、有机无抗的升级品质转移,简单分割逐渐向精深加工分割品并进一步向调理品转移。需求升级背后,是精致妈妈(在某些家庭是开化奶奶)、新中产和新锐白领等品牌农产品重点目标消费人群对产品有差异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以疫情中大火的预制菜为例,就分为了面向家庭、对食材品质敏感、自己烹饪难度高的“预制硬菜”和以便捷、经济和口味为主要诉求的“预制快餐“。农产品厂家需要对自己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制定差异化的策略。例如,对于瞄准精致妈妈的产品,内容和垂直电商的种割一体或是多渠道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从整个销售渠道来看,餐饮和电商新零售增速高和传统零售低的趋势进一步延续,而线上线下融合的突出品质安全的”农场专卖店“对传统线上生鲜食杂零售将形成新的冲击力量。掌握了销售渠道的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服务赋能,从而积聚各方优势,推动产业变革和效率提升。

11 可持续时尚持续火热,新型叙事赢得消费者信任

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可持续时尚”在中国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根据我们的调研,随着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超过 90% 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对诸如环境污染、碳排放、塑料使用和资源浪费等可持续发展话题持“关注”态度。也有超过半数消费者发现并认可了品牌正在为可持续时尚的发展做出的行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对自己的理念和行为做出调整,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倾向消费与“可持续”时尚相关的产品并愿意为此接受一定溢价。他们也同样希望品牌和政府更加果断地帮助时尚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变革。对此从消费者洞察出发,我们建议品牌可以将“环境保护”、“减碳”、“减塑”、“健康穿着”、“有机材料”、“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关键词作为可持续时尚叙事和创新的切入点。与此同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定期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这些沟通品牌赢得成熟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12 奢侈品与科技共舞,共谱面向未来的品牌势能

过去几年中国奢侈品营销行业发展已经走过“门店营销”和“圈层营销”阶段,品牌迎着数字化的东风,正式步入“全触点数字营销”阶段。伴随着以元宇宙、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屏障正在被逐步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正向无缝沟通转型。对于奢侈品牌来说,这些趋势不仅没有稀释品牌 DNA,反而正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品牌势能建设,赋予品牌新内涵,进一步强化奢侈品品牌在新世代消费者中的形象。具体来讲,奢侈品的数字营销创新包含以下三方面:商业模式的创新,如 NFT 产品的发布与收集、呈现形式的创新,如 AR、VR 及动态图像技术的成熟以及购物体验的创新,如奢品消费的线上化等。我们认为,在这样全新的数字化语境下,良好的奢侈品品牌势能建设应当做到以数字技术精准洞察经营消费者心智,结合“一以贯之的沟通表达力”和“延绵不绝的设计创造力”,贯穿消费者生命周期。一旦奢侈品品牌势能的消费者心智被建立、巩固与夯实,奢侈品消费转化指日可待。

13 奢品美妆聚焦生态设计,差异化渠道定位助力成长

当下中国高端奢侈品美妆行业的整体生态处于较为复杂多变的阶段。海南离岸免税目的地的建设在成为行业新兴增长点的同时,也对本土渠道的价格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以韩国的旅游零售为代表的海外非官方渠道持续对本土市场的价格体系构成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现状,越来越多的领先高端美妆奢品企业开始聚焦企业整体生态系统的优化。通过对不同渠道的差异化设计,明确不同渠道的价值定位、价格策略、投资需求及运营模式,进一步将本土市场和旅游零售进行区隔,对企业整体生态进行精细化革新。我们认为这些举措,将为高端奢侈品美妆企业进一步吸引中国消费者、提升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份额开辟新的道路。

14 母婴行业迎难而上,渠道与模式双重再塑

当前母婴行业整体正面对较为复杂的行业现状,原有的增长模式在未来或将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 行业变化,领先的母婴企业正积极通过业务增长模式的转型和线下渠道价值的再塑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一方面,面对新生代父母更精细化的需求,母婴企业通过精准的消费者洞察,以更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匹配,并通过更丰富的货品供给及品类与服务的延展创新,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拓展业务的成长空间。以某领先母婴品牌为例,其精准洞察到“新一代父母对母婴用品存在‘一站式购齐’的强烈需求”,逐步从最初切入市场的婴儿背带单品将品类扩展到纸尿裤、🗎巾、喂哺、洗护、玩具、出行、孕妈、早教用品等多领域,产品种类达到数千个。同时,母婴企业通过将线下渠道进行价值再塑,以独特体验及创新服务吸引母婴人群,将线下商品购买的时间转化为亲子陪伴的价值时间,使门店升级成集销售战场、品牌窗口及创新服务试验田为一体的核心渠道,与消费者建立更为长久且亲密的连结。

15 耐销行业大浪淘沙,效率与营“人”决定未来

目前中国家居建材行业整体集中度水平较低,对标美国家居建材行业发展历史,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将会迎来精益运营和并购整合浪潮,马太效应愈发显著,行业集中度水平将快速提升。不同于过往抓市场机遇式打法,未来生产端成本极致降低、销售端渠道极致铺开,全价值链效率最优将胜出;具备资金成本优势和卓越并购整合能力的企业更有望在未来成长为行业超级龙头,占据超高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耐销零售渠道将随之演进至 3.0 时代,人货场的经营重心“场”延展至“人”,经营重心前置,以人塑场重体验、以人定货精匹配,缩短流通链路是大趋势。在此基础上耐销消费者的圈层化愈发显著,企业需要聚焦精准匹配,以圈层化的人为原点,通过场的打造,货的推送全方位满足消费者。

本文摘编自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发布的《罗兰贝格“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各大行业领域更多前沿洞见和全文下载:

更多标准、白皮书、报告等高质量纯净资料下载,在文末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idtzed”,进入公众号菜单“治库”,或按自动回复发送引号内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