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复苏中的挑战与机遇 “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之泛文娱与科技互联网篇

展望2023年,我们预测在科技行业的不断努力下,数字及其衍生技术将全面赋能千行百业,务实推动各行业进一步运营精益智慧、创新普惠利民。

“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之泛文娱篇
出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泛文娱是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市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罗兰贝格长期看好中国文娱产业发展,持续跟踪文娱产业最新动态。2023年,让我们携手中国文娱产业,共同铸造中国文娱产业的星辰大海。

文化娱乐与体育 Culture, Entertainment & Sports

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人民的生产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电影行业也将逐步回暖。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电影行业抗风险综合能力较弱,数字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将改善行业短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内容产品型”文娱企业需要加强数字科技属性建设,携手与虚拟现实产业链伙伴合作共建应用场景;三大长视频平台持续强化降本增效,改善盈亏平衡,爱奇艺与抖音的战略合作为视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伴随着腾讯幻核数字藏品平台的调整,数字藏品市场热度减退,行业期待政策引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头部企业不断尝试从游戏、影视、体育等娱乐产业细分赛道切入元宇宙,带动消费者尝试、感知并接纳元宇宙场景与内容形态,同时也积极牵头筹建各类相关产业联盟共同发展;游戏行业面临营收与用户规模的双下降,行业增长进入“缓冲期”;卡塔尔世界杯VAR(视觉助理裁判)系统的应用将成为日后国际赛事乃至整个体育行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标杆实践; 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01 电影行业逐步回暖,电影数字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升级产业发展

疫情导致的院线上座率限制、电影制作产能下降、电影产品供应不足等现状致使 2022 年市场上映影片数量及票房均出现大幅下滑,产业链各环节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人民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化,各类消费类体验行业也将逐步回暖,电影观众也将进一步回流,《阿凡达 2》、《流浪地球 2》等大片的上映将加快 2023 年电影行业复苏。

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内容供应不足、尚未形成匹配市场不同需求的电影产品结构、内容类型与风格局限、行业工业化进程缓慢、数字化能力建设有待时日等问题,行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

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加快数字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数字技术将为电影行业发展带来质的变革,5G、大数据、XR(扩展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在整体上升级或迭代现有的电影产业制作模式、电影制作场景及所需软硬件设施体系、宣发模式与多元化渠道组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全产业链运行模式。数字化将提速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明确且细致分工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使得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把控得到优化,推动电影制作各环节的智能管理,提高整体制作效率。

02 虚拟现实产业化发展将提升或完善沉浸式娱乐消费多元化场景应用

国家五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提出,到 2026 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2025 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规模有望超过 2,500 亿元,或将带动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伴随着 XR(VR-虚拟现实\AR–增强显示\MR–混合现实)软硬件技术提升和规模成本的优化,通过 3D 建模、仿真、渲染等数字化技术将创造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虚拟人”、“虚拟物”与“虚拟化互动场景”,使文旅实景、游戏社交、数字音乐、影视动漫、体育赛事等消费类体验场景应用逐渐多样化;而“内容型产品”文化娱乐企业在内容创作与IP 资源转化上需要加快向沉浸式虚拟体验场景进行转换,头部“内容型”文娱企业将进一步加大自身数字科技属性,同时携手虚拟现实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应用场景,形成共享共创式生态化发展。

03 长视频持续强化降本增效,长短视频携手合作优化行业生态

三大长视频平台持续强化降本增效,不断改善财务盈亏平衡,头部平台通过上调会员价格改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会员规模增长已近瓶颈,如何进一步从会员挖潜将是核心挑战。受宏观环境影响、短视频分流以及自身竞争力等原因,各大长视频平台广告收入整体呈下滑态势,尤其鉴于短视频广告转换效果优于长视频,因而相比贴片、开屏的广告点位为主的长视频,品牌商越来越青睐可以结合数据算法精准触达用户、形式多元化的短视频平台,而未来长视频平台广告业务将进一步面临承压。优质内容依旧是长视频平台安身立命之本,头部长视频平台只有坚定持续加大制作高质量作品和内容生态打造,才能巩固用户的忠诚度以及广告商对平台的信心与黏度。

伴随爱奇艺与抖音战略协议的签署实现了行业多年的破冰,长短两大视频平台在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长视频优质的版权内容与短视频巨大的用户流量结合是一次优势资源互补,也为双方拓宽收入渠道,为创作者、版权方、用户等带来更多价值,实现多方共赢,同时也将一步规范和完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04 数字藏品市场热度减退,行业期待政策引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自 2021 年全球 NFT ( 非同质化代币)爆发式成长以来,迅速催生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头部互联网企业都以“数字藏品”开拓 NFT 业务,蚂蚁集团的鲸探和腾讯的幻核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数字藏品头部平台,百度、小米、京东、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积极布局,国有文化机构河南卫视、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央视网、国家博物馆等也相继推出自有数字藏品平台或自有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数字藏品包涵了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内容形式,在文创、游戏、体育、音乐、动漫等多个细分行业得到广泛推广。

然而,伴随着腾讯幻核数字藏品平台的调整,当前数字藏品的行业风险与监管的不确定性也得到体现。为避免数字藏品虚拟货币化、遏制数字藏品潜在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而引发的市场炒作行为,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数字藏品平台的监管,这将在一定时期内限制数字藏品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从而影响数字藏品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此外,数字藏品的资产确权以及对原创作者保护等需要在立法方面进一步明确与完善。预计未来国有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有望成为数字藏品二级交易合规平台,推动数字藏品的有序发展。

05 数字化技术应用将全面赋能体育赛事发展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技术将全面影响体育行业发展。在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中,大数据技术已无声融入场上竞技、场下观赛、场馆管理等方方面面。

VAR 系统让瞬息万变的比赛现场在大数据面前无所遁形。卡塔尔世界杯的 VAR 首次增加半自动越位系统,通过使用 12 个专用摄像头,每秒接受 50 次数据点,全面捕捉球与球员的细微动作,一旦判定为越位,系统将自动通知现场裁判并生成清晰显示所有球员位置的 3D 动画;球队亦可在比赛结束后, 通过“FIFA Player”程序观看多角度的视频回放与赛事数据,收获针对后续比赛的建议。在观赛体验方面,主办方通过世界首个盲文娱乐平台 Bonocle、触觉手掌通讯技术 Feelix Palm 为视障者提供观赛机会。场馆内设有“感官观赛室”,通过互动设施、可控灯光为自闭症人士提供适宜的观赛空间。同时, 场馆内配置众多传感器,能够实现实时导航、交通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人员流动效率。

此次卡塔尔世界杯将成为日后足球赛事乃至整个体育行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标杆实践。可以预见, 更多的领先技术将亮相各大体育赛场,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公平性与观赛体验,帮助运动员与教练员了解团队表现,精准强化竞技能力,全方位加速体育赛事升级。

06 各地政策不断加持,加快元宇宙产业化布局

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复合实践,2022 年以来,已有近 15 个城市发布了元宇宙专项政策,并将元宇宙产业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此同时,上海、北京、广州、厦门、杭州、武汉等地方提出建立元宇宙产业专项基金,为加快元宇宙产业化布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元宇宙在文旅与娱乐领域加速渗透,不断创造出众多创新型文娱消费场景与消费内容。

头部企业不断尝试从游戏、影视、体育等娱乐细分行业赛道切入,带动消费者尝试、感知并接纳元宇宙场景与内容形态,同时也积极筹建算力终端产业联盟、元宇宙联盟,丰富算力终端、元宇宙应用等各类相关产业联盟例如,推进行业整合式、协作式发展;相关产业主体(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产业资本)也在进一步加大在全息显示、未来网络、VR/AR/MR 终端、3D 图像引擎等主要领域的探索与投入。

07 行业增长遇冷,头部玩家加码内容 + 技术布局

2022 年,全球游戏市场面临七年以来首次下滑,游戏厂商数量减少1/5,手游市场收入同比下滑 2%; 聚焦中国,2022 年上半年游戏行业面临营收与用户规模的双下降。尽管行业增长进入“缓冲期”,头部玩家预计仍将以攻为守,在游戏内容与技术方面开足马力。

2022 年初,微软以 687 亿美元天价收购全球最大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国内游戏巨头腾讯亦在全球铺开与游戏开发商的合作:8 月,腾讯与索尼联合投资日本开发商 FromSoftware,仅一周后又宣布投资法国游戏开发商育碧(Ubisoft)。在疫情“宅家”红利见顶的压力下,领先企业高度重视优质 IP 资源的积累,构筑以内容为核心的竞争壁垒,推动行业由“高速”步入“高质”发展期。

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存储、计算、画面渲染等均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的云游戏将成为新风向。云游戏能够通过智能电视、VR 端、智能车载等入口丰富用户的游戏场景,且能大大降低游戏对于设备的要求。2022 年,奈飞(Netflix)游戏宣布将进入云游戏领域,目前云游戏储备已达55 款,而国内游戏巨头米哈游、网易、腾讯则首次推出 3 款 iOS 端云游戏。预计云游戏将拓宽游戏用户边界,为游戏市场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08 体育法修订,指引体育行业规范发展

2022 年 6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通过,将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在体育法继 1995 年颁布以来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体育法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鼓励体育职业化、号召全民健身等方面均提出了顶层指引。对比初版体育法,通过新增“体育产业”这一独立章节,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要求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务、体育培训等细分行业的发展;同时,明确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三个主体在职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将“社会体育”章节改名为“全民健身”,鼓励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确立由社区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全民健身实施情况评估、体育行政部门提供配套管理办法的各级部门分工协作机制。

本次体育法修订将为中国体育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奠定法治基调。可以预见,在体育法的指引下,政府各级部门将提升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引领公众参与体育活动;更多社会资本将涌入体育产业建设,在体育场地、体育用品等配套设施方面进一步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

信息技术、高科技与互联网 Technology & Internet

回望2022年,对于中国科技行业而言是艰辛而破局的一年。受国际环境影响,技术受限愈演愈烈;全球消费市场持续低位运行,信心不足;疫情变化反复,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坚信在寒冬中依然矗立的必定是强者,在黎明前依旧笃定前行的必定是勇者,在风雨中静心修炼内功的必定是智者,中国科技行业必将秉持科技兴邦初心,砥砺前行。展望2023年,我们预测在科技行业的不断努力下,数字及其衍生技术将全面赋能千行百业,务实推动各行业进一步运营精益智慧、创新普惠利民。

01 计算、通信、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技术将走向千行百业

从智能设备到先进装备、从个人云盘到民生政务云,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视频、游戏、外卖等提升个体用户体验的范畴,未来将充分赋能各类传统行业,从而实现千行百业的全面数字化革新。

这一趋势的核心动因建立在两个成熟条件基础之上。其一,过往互联网、通信、云等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实现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技术与基础设施积累。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的统计,目前我国建成5G 基站 142.5 万个,总量占全球 60% 以上;数据产量增长至 6.6ZB,全球占比 9.9%,位居世界第二;算力规模达到 140EFLOPS,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方面拥有大量专利成果,这些积累既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又为其数字化体系运转提供了现成的资源支撑,以做好充分的赋能准备。其二,各行业存在的切实业务痛点也有望通过技术赋能得到根本解决。我国是全球国民经济产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之一,因此无论是医疗行业的医械、医师资源分配问题,还是制造行业的精益制造、智能制造诉求均可通过技术加持得以解决,也为技术赋能行业这一理念提供了沃土。

从实现方式的角度而言,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本质上存在 0 到 1,以及 1 到 N 两种模式。首先,所谓 0 到 1 的模式即技术可以帮助行业解决有或无、是或否、安与危的底线型问题。以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场景为例,无论是个人账户密码,还是同业交易记录,数据信息在提取、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原始性都是决定金融行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础,而通过零信任认证、区块链、AI 攻防演算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才能有效解决此类底线型问题风险,为行业保驾护航。其次,1 到 N 的模式即帮助行业解决效率问题。以医药行业为例,业界一直有着“双 10”的说法,即新药的开发需要 10 年的时间和 10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然而通过在靶点筛选、药物挖掘、药物优化等环节引入 AI 技术,有望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总体成本。

展望未来,科技企业需要在此趋势来临前夕做好充足准备。其一,千行百业特性各不相同,需求包罗万象, 因此作为技术方案提供方需要在特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承载特性。其二,行业技术解决方案需要 依托生态实现,无论是方案集成、应用开发、算力平台、通信网络,最终都将影响行业客户的体验,因此生态构建仍将是主旋律之一。

02 供应链韧性将提升科技行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竞争力

科技行业是受全球供应链风险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本质是源于科技产业链条分工精细、讲求上下游协同共创的行业属性所致。以云计算为例,无论是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虚拟平台工具、应用软件任一环节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个技术堆栈方案的停摆,进而导致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停滞。而所谓的供应链韧性,即是要在各种内外部风险下,做到全体系供应链感知打击、承受打击、应对打击的能力。

供应链韧性的核心意义在于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公共事件等对科技企业正常运转所带来的冲击风险。无论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下的产品、技术出口限制,还是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严峻,抑或是后新冠疫情时代面临的不确定性,都将或多或少地延缓甚至打断企业供应链流转,直接导致产品无法正常研发、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客户失去合作信心等。因此,建立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要点在于:1)构建供应链可视全局,及时发现及时止损。从区域、流程环节、物料品类、技术品类、服务品类等视角切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全局视图,从而在发生供应链断流风险时及时发现甚至预知,从而为应对留出充足时间。2)建立断链应对计划,最大程度强化抗打击能力。通过优先权采购关系、供应商备援调整、建立库存冗余、及时且透明的客户沟通等多种手段,建立供应链断链下的应急备案,从而最小化影响。3)持续保持供应链布局演进,强健供应链体系。即针对过往或可能出现的断链场景,在产地、品类、技术、服务等多领域做出冗余规划,从而持续保持供应链强健安稳且具有韧性。

03 元宇宙商业化加速,核心零部件、设备、内容皆为潜在增长赛道

元宇宙即以虚拟现实为核心交互方式、WEB 3.0 为核心技术基底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伴随着其商业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加速走入成熟期。

在商业模式层面,预计整个产业在未来将形成内容驱动及设备驱动两种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产业的正向循环。内容驱动即以低廉的硬件成本降低用户入局门槛,以游戏、视频、直播、软件工具等作为核心收益来源的竞争策略,更多出现在 2C 市场中,以单用户ARPU 值及用户沉浸时长作为核心商业目标。而硬件驱动即是以硬件收入作为主要收益来源,在 Oculus 2 推出 Pass-through 的混合现实 (MR) 功能解决方案后,类似设备将极大拓展应用场景,赋予设备更高的应用价值,从而拉高设备溢价。

然而,商业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对技术和内容本身提出更高的演进要求,预计未来在元宇宙领域的核心零部件、设备、内容各领域仍有大量技术创新空间。首先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增强现实 (AR)/ 虚拟现实 (VR)/MR 的交互硬件体验本身仍存在重量、续航、操作延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未来如 Pancake型的光学透镜结构方案、结构件材料及工业设计、多维动捕算法、电池模组等仍是继续演进的重点。其次,在设备领域将出现低门槛与旗舰级设备的分化现象,千元价位的低门槛主机将在结构组件一体化、算力辅助等方面寻求突破进而继续拉低生态进入门槛,而万元级的旗舰主机不仅将融入 VR+AR 的虚拟透视解决方案,更将考虑到工业、医疗、教育等 2B 开放式应用场景的特性需求,进一步提升跨场景应用能力。最后,内容领域目前仍处在移植时代,未来原生内容的逐步面世亦是必然。2C 领域的游戏、虚拟直播、虚拟社区等娱乐性内容,以及 2B 领域的数字孪生、远程辅助等生产力工具都将有望逐步适配。

04 精益型组织将成为未来科技企业的标配

科技是未来各国竞争的高地,因此科技企业更易受到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的冲击。无论是面对贸易争端导致的业务出海受阻,还是经历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低位运转,精益型的组织是企业承受冲击、灵活转型、快速盈利的基础能力。放眼未来,我们认为精益型的组织至少需要满足决策灵敏、执行高效两大特征。

决策灵敏决定了企业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自我纠偏的能力,其依赖于敏锐的市场感知及敏捷的决策体系。敏锐的市场感知取决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及时传递。以三星为例,其在集团层面拥有事业支援特别工作组,常态化监测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原料物价上涨等问题,并直接由集团副会长管理。而敏捷的决策依托的是组织层级的突破,如三星在 2021 年经历组织变革后,改变了过去区域市场由事业部层层传达的缓慢决策方式,而由集团首席执行官直接向区域市场发出指令,形成迅捷的决策闭环。

执行高效依托的是高质量人才,未来科技企业的重点将落在对外网罗高端人才,对内注重挖潜培育。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技术积淀与产品实力才是未来竞争的基础,因此未来的外部人才获取将聚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自然基础学科等领域,以此实现自我充实与积累。同时,对内的人才挖掘需从现实性向发展性转变,不止评估当前岗位工作能力、资历经验等显性特征,更应评估心智模式、自驱动因、价值观等隐形标签,从而评估其潜力。

05 ESG 将成为未来科技企业竞争的新铭牌

践行 ESG 理念是我国在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后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进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于科技企业而言,ESG 背后不仅代表着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也意味着全新的商业拓展机遇。

在责任要求层面,以信息通信技术 (ICT)、互联网、软件应用、半导体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因自身体量规模大、社会影响广等特点,是 ESG 责任落实的核心主体目标。以双碳进程的推进为例,无论是数据中心产业普遍推行的电能利用效率(PUE) 能耗指标,还是智能设备企业关心的供应链碳足迹能级,抑或是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可再生材料替换,无不凸显出科技企业通过最大化利用能源及资源,从而控制碳排放水平的关切及实际行动。未来,科技企业需在看清、止盈、替换三方面发力,从而实现双碳进程目标。看清即识别清楚自身产业在多 Scope 范围下的排放源及排放量级;止盈即利用业务流程优化、工程设计优化等进一步提升效率,减缓碳排放提升坡度;替换即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再生材料等根本性技术,将碳排放可能性从产业链中剔除。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本身所掌握的技术能力,也在帮助各行各业实现自身的 ESG 目标,从而为科技企业自身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赛道。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例,其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可帮助各类企业大幅减少自身资源消耗:在制造业,其通过最优化温度模拟减少电镀等产线的额外能源消耗;在新能源行业,其利用自然风况模拟帮助电力运营商确定适合的风力电厂厂址;在楼宇控制领域,其利用智能工况学习模拟出不同时段的最优化电气控制策略,无不体现了技术在实现双碳、实现 ESG 理念过程中的价值。

本文摘编自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发布的《罗兰贝格“预见2023”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各大行业领域更多前沿洞见和全文下载:

更多标准、白皮书、报告等高质量纯净资料下载,在文末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idtzed”,进入公众号菜单“治库”,或按自动回复发送引号内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