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随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学习落实,就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献计献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两会有关提案也如这一篇《读懂 2023 年度 ESG 报告从披露到全覆盖》,对引入ESG理念和评价标准,来推动整个社会实现更全面的、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发展不谋而合。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这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近年来,ESG被全球监管部门、机构投资者广泛采纳并应用于企业综合价值分析,ESG投资、披露及气候风险、机遇、碳市场等衍生的各类ESG服务需求急剧攀升。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在1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其中第九条“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第二十四条“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中明确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之下,ESG作为一把全新的尺子,从全新的度量角度,推动着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ESG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引领着中国企业回望价值重塑的真正内涵,它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深度对话的全新语言。好的企业不仅要创造商业价值,同时还要兼顾社会价值,也就是ESG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美好社会的一张绿色船票。
国际性与中国特色兼具的ESG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ESG需求仍在起步阶段,国内碳市场、ESG标准、体系结构等与国际互通互认尚待时日。ESG 服务业态处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市场的 ESG服务多集中于披露,具备综合提供战略、管理、数字化和 ESG 结合服务机构较少。
全国人大代表、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
以信息披露为突破点,推动信息披露标准化。金融监管部门可以与国家几大交易所联动,参照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披露准则,结合中国实践,发布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指南,推动ESG报告使用第三方鉴证,公布ESG评级结果。
随着国外ESG需求的价值链传导,目前市场对ESG服务的需求逐渐深入和多元化,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从早期ESG披露服务转向战略、产业、研发、数字化、管理、品牌、人事、安环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转型融合需求。
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可依托现有ESG研究院、绿交所等平台,率先研究并规划 ESG 制度体系, 同时积极参与ESG国际交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兼具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ESG制度体系。
同时构建“产学研”模式,加强人才培育。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可考虑率先在高校设立ESG专业培养体系,填补该领域专业培养空缺。ESG研究院、高校及服务机构可联合提供专业培训,补充强化市场需求人才。相关服务企业、高校和研究院可签署战略合作,构建“产学研”新模式。
加快推进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
相比于国外,当前我国家电行业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国内权威数据库缺失;三是碳足迹评价市场急需规范。
为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家电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明确碳足迹核算的范围和边界、数据来源和精度等要求,确保同类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统一,为企业及相关机构科学核算家电产品碳足迹提供指导。
同时,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基础数据库,为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国际认可的数据支撑。完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和制度,加快推进碳标签、减碳标识在家电等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家电产品。
加大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行业人才的培养认证
面临气候政策对全球产业链带来的显著影响,中国制造必然要走上转型升级之路,数智化、绿色化、低碳化将是最终依归。但当前总体来看很多企业对于绿色转型意识不足,因前期投入较高等因素,导致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偏弱。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行业人才的培养、认证,并给予相应的职称补贴,让专业人才获得更高的认可和价值。
- 目前企业零碳/碳中和相关认证还处于团体/行业标准认证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出台国家标准,让企业有更明确的方向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 国家要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能起到创新、引领行业变革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而让企业有更强的发展动力、转型动力,从而加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明确碳排放权金融属性 推动碳金融稳健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构建以《条例》为立法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碳市场扩容工作,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继续深化绿色金融试点,逐步允许金融机构、各类投资者参与交易,提升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增加交易量和活跃度。
同时,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探索贴合企业和机构实际需求,具备可操作性、简便性、流通能力强的碳金融产品。此外,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 首先,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 其次,优先促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积分办法》)与碳减排体系的衔接机制。加快出台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相关配套机制,促进和推动汽车行业低碳转型。
- 第三,加快出台重点行业碳减排扶持政策,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并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有规划的碳减排。
- 最后,加强数字化碳管理工具的规范化管理。
构建ESG领域标准体系 培育市场认可的评级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微博CFO曹菲:
目前我国ESG领域存在以下问题:
- (一)标准尚未体系化,出具标准的组织和机构繁多,但没有业内都认可的一套标准以及配套的衡量体系;
- (二)做ESG评级的机构繁多,但是没有形成业内的权威机构,评级机构以颁奖、公关、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为主;
- (三)国际和国内主流基金、投资机构,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均未将国内的ESG标准以及国内机构对企业的评级纳入投资时的考量依据,均以国外MSCI(明晟)或S&P(标普)等评级为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 (一)以监管部门指导为梁,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为主,构建一个统一的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借助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力量谋求在国际标准领域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乃至将来的领导者;
- (二)通过市场手段在国内筛选并培育出监管机构(交易所和证监会等)、投资机构和企业都认可的评级机构;
- (三)国有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对被投资公司进行评估时要考虑使用国内的评级。只有投资机构真正认可并开始使用国内的评级,属于中国本土的ESG体系才会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从而在国际ESG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以下有关“绿色低碳”和“双碳”的延申阅读:
ESG 能力行动方案全国首发 上海加快供应链绿色转型(附全文)
上海市委要求按照部署,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着力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融入数字中国建设 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提升方案出台
以信息系统整合提升为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丰富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夯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治理、智能计算、场景构建、协同共享能力。
加快低碳转型 工业领域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有效衔接。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