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家上市公司数据资产成功入表后的再讨论分析

只有登记确权估值以后,用此估值数据作为公司对数据资产进行资本化的依据,才能相对而言提高入表价值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并符合会计准则对资本化的谨慎要求。

18 家上市公司数据资产成功入表后的再讨论分析
出处:数治网摘编

自 2024 年 1 月 1 日《《暂行规定》》正式生效以来,国内各公司迅速响应,积极筹备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数据资产入表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共有 18 家(年报更正后)上市公司在 2024 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明确披露了“数据资源”的财务数据,涉及总金额 1.07 亿元。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记录者和监督者,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资产入表不仅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而且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资产评估与计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数据资产入表将发挥会计启动器作用,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然而,数据资产入表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企业对此的认知尚浅,并持观望态度,这不仅阻碍了数据资产的价值发挥,也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典型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

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暂行规定》,采用未来适用法,本规定施行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数据资源相关支出不再调整。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大宗商品信息服务企业,是专注于大宗商品市场数据监测、交易价格评估及行业数据分析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完善了专业的数据库,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上述数据资源是公司形成资讯服务和数智服务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公司已建立了由数据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团队和数据管理平台组成的三角形架构的数据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公司数据的安全合规、质量和价值提升,助力公司数据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1)公司数据资源的资产类别

公司将数据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主要基于以下判断:与公司数据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主要是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的直接或间接调用,以及极少数情况下对部分数据资源的非排他性使用权的对外出售,是内部使用和对外交易但并不主要依赖对外直接出售取得经济利益的双重使用业务模式。即公司持有数据资产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对外出售,而是作为服务于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的底层数据;公司生产的数据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公司数据资产的成本构成

分析师(生产人员)根据公司的信息标准化准则和信息规范进行数据生产,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整理、信息质检入库等步骤,是基于公司成熟的方法论开展工作,属于开发阶段,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成本予以资本化。

公司数据由分析师生产、入库,其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主要是分析师的智力投入以及设备、水电等资源。即公司数据资产的成本构成主要是分析师为生产数据所发生的职工薪酬以及所必须的设备折旧、水电费等。

公司建设了分析师一体化平台系统,记录统计分析师的数据生产工时。根据分析师数据生产工时占其月度总工时的比重,对分析师发生的总成本进行拆分计入当月的数据资产成本。

(3)摊销年限及摊销方法

公司的数据资产主要服务于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相关产品对数据的调用年限通常为 1 至 5 年,结合数据本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公司选用年数总和法按 5 年对数据资产进行摊销。

二、市场亟需数据资产披露的建议性模板

上市公司为什么不愿意在表内列示数据资源?表外披露也没有被广泛采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数据资源的处理,市场上所预计的“热潮”并未到来,背后可能的原因,值得进一步去深讨。

我们的猜测是:对数据资源项目,上市公司在决定表内列示、表外披露、不专门讨论等选择时,收益与风险是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为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受到各方严格监管,且资本市场会因为上市公司年报编报、信息披露等中所可能存在的瑕疵、乃至错弊,承担各种责任,从警示函、警告,到罚款、市场禁入,甚至是刑事责任。这或许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季报中谨慎对待数据资源的直接原因。

进一步,上市公司面临重重监管和各种未来潜在的风险,它的表内列示、表外披露都会权衡各种法律风险、监管风险、媒体监督风险等,选择谨慎的处理方式,就是风险规避的表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供内容相对明确、固定的上市公司数据资产披露的建议性模板,强化上市公司数据披露的规则和框架方面的研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自主披露数据资产的风险。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来看,增列数据资源带来的收益不明显,但是,如果其未来价值波动,通过披露模板等方式使得风险是明确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愿意主动地披露数据资产。

三、资产确定需要第三方可验证平台

站在收益角度,在首批数据资产披露的企业中,获益最明显的企业之一就是卓创资讯。通过数据资产的确认,企业 2024 年一季度净利润为 2481.22 万元,同比增长 46.20%,公布季报的第二日,公司股价实现 20%的涨停。在 2024 年一季报中,卓创资讯详细披露了公司确认数据资产的依据和做法。根据一季报披露,公司将自用的数据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1)与公司数据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主要是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的直接或间接调用,以及极少数情况下对部分数据资源的非排他性使用权的对外出售,是内部使用和对外交易但并不主要依赖对外直接出售取得经济利益的双重使用业务模式,即公司持有数据资产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对外出售,而是作为服务于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相关产品的底层数据;

(2)公司生产的数据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卓创资讯确认公司数据资产的成本构成主要是分析师为生产数据所发生的职工薪酬以及所必须的设备折旧、水电费等。本来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自用数据资产的确认完全依赖企业的主观判断,并没有按照原来无形资产确认时的严苛要求来进行约束,自用数据资产入表反而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进而影响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并且当一家企业本身为一家数据服务类的公司,其主要成本就是数据分析师的薪酬时,自用数据资源入表的便会导致企业利润迅速增多,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断飙升,资产不断扩表。

事实上,比较卓创资讯 2024 年和 2023 年的一季报,其一季度的营业收入相差不大,但是营业利润差距 915.42 万,与 2024 年一季度企业确认了 940.51 万的数据资产金额相近。并且由于企业 2024 年一季度营业利润为 2813.43 万,940.51 万数据资产的确认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影响较大,净利润同比增加 46.20%,这也导致市场产生了误解,在季报公布的下一个交易日股价出现了 20%的涨停。企业在季报中给出的解释:公司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暂行规定》,本期净利润增加。这也进一步支持我们的猜测:自用数据资产的确认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客观性。

如何在数据资产入表与会计确认可靠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数据资产入表所面临的挑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在 2018 年修订发布的“概念框架”中,将“可验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性标准特征之一,且以“如实表述”代替之前广泛使用的“可靠性”,期望通过可验证性、如实表述等特征来提升会计利润信息的相关性。

可验证性是指“不同的知情者及独立的观察者能够就某一特定描述是否如实反映达成共识”(IFRS,2018,No.2)。具体场景下,会计信息能够被独立的第三方如审计师或监管机构,通过检查和验证相关的会计记录和证据来确认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计准则为了增强可验证性,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自创商誉不入账,只有外购商誉才入账。类推到自创自用的数据资产,这类数据资产也存在与自创商誉类似的问题,即是否产生相应的价值,价值是否具有可验证性以及是否应该资本化。目前从公开资料以及公司的披露来说,缺少数据资产价值可验证性的客观证据。

另外,卓创资讯作为一个提供资讯服务、数智服务等的公司,在上市以来无形资产数值的列示几乎没有波动,2023 年一整年虽然有部分研发项目完成,但全年并没有确认任何自研无形资产,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剔除数据资产的资本化准则要求更为严苛。因此,上市公司自用的数据资产能否入表以及按照什么标准入表仍然值得商榷。我们建议对于存在大量自用自创数据资产的公司,应当尝试着在专业的数据要素市场进行登记确权估值。只有登记确权估值以后,用此估值数据作为公司对数据资产进行资本化的依据,才能相对而言提高入表价值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并符合会计准则对资本化的谨慎要求。

四、国有企业数据资产面临挑战

首批入表的 18 家上市公司除去大量软件业外,另一大类就是城投控股的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浙江交科、山东高速、青岛港、中交设计等,数据资产入表更多的好处在于增加这类公司的资产,降低负债率,帮助企业更好地融资。而在我国市场上,由于政策推动,2023 年下半年起,先后出现数据资产入表和融资的案例,这中间也包括很多城投平台。据统计,目前有超过 40 例实现数据资产融资的案例,如 2023 年 6 月,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其“船舶静态信息数据”质押,获得杭州银行舟山分行 1000 万元授信。

当然,对银行和发债方来说,如何有效评价数据资产的价值、控制数据资产价值波动的风险,是数据资产融资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数据资产融资更加常见的方式是流通变现,即:通过直接提供数据服务、向市场提供标准化数据商品与数据服务,获取收入。与上述信贷、发债等直接融资方式类似,数据资产证券化也面临价值确定、确权等问题。

五、交易市场在数据资产化中承担更多职能

我们发现本次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中有中远海科和拓尔思完成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产品挂牌交易。两个公司在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依据数据产品开展有关入表确认和信息披露,投资人可在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大厅公开市场进一步获取数据产品的交易信息,取得了对投资人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入表结果。

在数据资产化的过程中,数据交易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一是,数交所登记挂牌的数据产品有望成为上市公司确认数据资产的有效手段和依据,相关交易凭证具备可验证的市场效力;
  • 二是依托数交所公开交易市场,发挥数据交易市场在数据要素化方面专业力量,可进一步推动表外披露格式的标准化,向投资人提供更加专业、从要素价值释放角度更加有意义的信息;
  • 三是通过数据交易所开展有关数据资产的信贷或资本化创新应用,数据资产的质量更加安全可信,有利于在评判上市公司数据资产价值时基于较为稳妥和安全的假设基础上,拉齐上市公司数据资产的评估标准。

上海数据交易所提出的 DCB(Data-Capital bridge)数据资产“一桥、两所、两轴”架构,为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促进了相关各方基于标准化场内数据资产开展探索和实践。利用好数据交易所搭建的桥梁,对于实现数据资产的交易流通、确定数据资产价值、便利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上述问题均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并充分发挥数交所等核心枢纽的职能,打通数据资产化的路径和融资渠道,完善上市公司数据资产披露的范式。那么,未来数据资产入表、披露,都将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最终实现数据资产的场内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六、企业数据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这 18 家上市公司成功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这不仅标志着我国企业在数据管理和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也反映出企业对数据价值化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创新。

一方面,这一成就体现了企业在数据管理与治理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将数据资产入表,企业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其数据资产的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这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和市场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也为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其中的科技型企业——佳华科技、开普云信科等,这些企业率先进行的入表实践展现了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水平,代表了数据管理与治理的高度。

另一方面,数据资源入表的反作用也得以体现。随着数据资源入表工作的不断深化,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治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数字化能力,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各个环节。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升级,还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的全面变革。

同时,数据资产的入表还推动了企业对数据治理的重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治理框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数据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是企业防范风险、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其中的山东高速、南京钢铁等公司,他们此次能率先入表虽然与此前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密切相关,但也正欲利用此次入表机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企业数据治理体系。

综上所述,18 家上市公司成功入表,不仅是对我国企业数据管理和治理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推动。随着数据资源入表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将不断提升其数据管理和治理能力,实现数据资产的最大化利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本文摘编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蓝皮书》,由济南市大数据局指导,济南市大数据协会牵头,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正源和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参与,共同编写本蓝皮书。


在此声明以上观点和内容,仅代表原作者和出处,与数治网DTZed 无关,如有出错或侵害到相关合法权益,请通过电邮与我们联系:cs@dtzed.com。

在文末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idtzed”,发送“入”直通相关数治x行业共建群、AIGC+X 成长营,@老邪 每周免费领取法规、标准、图谱等工具包。

欢迎先注册登录后即可下载检索数据资产等相关标准、白皮书及报告。更多高质量纯净资料下载,在文末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idtzed”,进入公众号菜单“治库”。

一条评论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