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 ChatGPT 两年半的流行史:人类被算法圈养只剩最后...

当文章、报表、合同、代码、甚至法律判决,都可能先过一遍 AI 的手,人类要做的,只剩最后的点头或摇头,却决定了我们仍是主人,而不是被算法圈养。

undraw_feedback_ebmx
出处:数治网综合

2022 年 11 月 30 日晚上,旧金山 OpenAI 办公室按下上线按钮,没人想到,一款名叫 ChatGPT 的对话框会在 950 天后把 7 亿人拉进同一块屏幕。

它先是一群极客的深夜玩具,再是白领的隐形同事,后来成了学生、主妇、小商贩的随身顾问。今天,地球每 10 个成年人里就有 1 个每周跟它说话,消息每秒飞过 2.9 万条。

我们把这段旅程拆成四个阶段:爆发、扩散、扎根、日常。每一段都对应一条简单问题:人们到底拿它干什么?答案决定了它能否从“现象”变成“习惯”。

01 爆发(2022-11 ~ 2023-02):第一批 100 万用户

关键点:上线 5 天破百万,2 个月冲进 1 亿,完成冷启动。

原因很简单:虽然当时大模型还慢,答案常出错,可它有一个旧搜索技术给不了的甜头——“一次给完”。不用翻十条链接,不用等广告加载,三秒就能交出一段能用的文字。

极客把截图甩进推特,热搜爆了,媒体跟进,雪球滚起来。2023 年 2 月,OpenAI 推出 20 美元月费的 Plus 版本,付费窗口一打开,公司收入曲线几乎笔直向上。

外界把这一刻叫“AI 的 iPhone 时刻”,其实更像“电子邮件时刻”:谁先装上,谁就不用再寄纸质信。

图 3 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数(WAU)
来源:论文第 10 页图 3
数据点(单位:百万)
2022-11:≈1
2023-01:≈100
2023-02:>100

02 扩散(2023-03 ~ 2024-03):低收入国家进场

关键点:性别鸿沟在 12 个月内被抹平,扩散速度超过社交媒体。低收入国家年增速是高收入国家的 2.3 倍,完成地理扩散。

2023 年中,平台日活破 3000 万,性别比例却悄悄从 8:2 变成 6:4,再到 5:5。变化不是广告砸出来的,是口碑爬进来的。

女生最先发现它写小红书文案、做美甲攻略比搜索引擎省心;退休教师拿它出期中试卷;印度小店主用免费版写商品描述,一句英语不会也能把货卖到芝加哥。

2024 年 4 月,OpenAI 允许不注册就能用,门槛再降一级。同年,GPT-4o 发布,支持图片和语音,消息量当月翻一倍。

到 2025 年 6 月,低收入国家的周活增速是高收入国家的 2.3 倍。原因很简单:那里缺专家、缺资料,却不缺手机。一个免费对话框,就是随身律师、医生、老师。

至此,性别、年龄、收入三条鸿沟被抹平,ChatGPT 完成从“极客玩具”到“大众工具”的惊险一跳。

图 18 按“典型男性/女性名字”估算的性别比例
来源:论文第 26 页图 18
2023-01:男性 ≈80%
2023-07:男性 ≈60%
2025-06:女性反超 ≈52%

图 21 各国 ChatGPT 渗透率 vs. 人均 GDP
来源:论文第 27 页图 21
2024-05:低收入国家(人均 1 万美元)渗透率中位数 ≈5%
2025-05:同一组国家渗透率中位数 ≈25%

03 扎根(2024-04 ~ 2024-12):十亿人的生活日常

关键点:写作需求绝对量翻 3 倍,信息查询份额抬升 10 个百分点,用户把 AI 钉进日常流程。提问类消息年增 10 个百分点,用户从“让它做”转向“让它想”,扎根认知层面。

2024 年冬天,平台日活突破 5 亿,消息总量一年增了 5 倍。研究人员把 2024 年 5 月到 2025 年 6 月的 1100 万条对话喂给分类器,发现 78% 的内容只围着三件事转:

  1. 实用指南——“怎么做”“用什么”“买哪款”;
  2. 找信息——“今天美股开盘吗”“谁赢了决赛”;
  3. 写作——“帮我写、改、译、总结”。

写作增长最快。2024 年 7 月它占 36%,一年后降到 24%,可绝对量翻了三番。原因很简单:人会偷懒,先让它写简历,再写周报,后来连道歉信都懒得动笔。

非工作场景涨得比工作更快。2024 年 6 月,53% 的消息与生活相关;到 2025 年 6 月,比例升到 73%。

背后有两股力量:一是大模型升级,回答更准,闲聊不尴尬;二是用户习惯成形——早上问食谱,中午问健身,睡前让它编故事哄娃,一天三轮变成肌肉记忆。

研究人员用“Ask-Do-Express”给意图贴标签,结果 49% 是“问”,40% 是“做”,11% 是“表达”。

“问”的消息最讨人喜欢,好评率是“做”的 1.6 倍。原因很简单:人不喜欢被替代,却喜欢被提醒。AI 只要扮演“顾问”,就能拿到高分;一旦动手替人写完全文,人类就开始挑剔语气、挑格式、挑错别字。

图 7 话题分布(1100 万条随机消息)
来源:论文第 14 页图 7

图 12 用户意图“Ask-Do-Express”年度变化
来源:论文第 18 页图 12

04 日常(2025-01 ~ 2025-07):到底谁替谁打工

关键点:非工作场景 12 个月提高 20 个百分点,ChatGPT 完成从“办公助手”到“生活伴侣”的角色切换。高学历人群把 AI 用成“外脑”,但日常化后,蓝领比例也在 40% 以上,技术沉入日常生活。好评率一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用户满意度随日常化同步升高。

把镜头对准办公室,故事出现分叉。

高学历、高薪酬的白领把它当“外脑”。46% 的硕士以上用户发的是工作消息,比例远高于高中用户的 37%。

职业差异更明显:计算机行业 57% 的消息是工作相关,管理和商业 50%,蓝领只占 40%。

写作仍是头号用途,管理岗 52% 的工作消息都在“写”。写邮件、写报告、写 OKR,AI 把最耗时却最不产生新知识的环节啃掉。

程序员不一样,他们 37% 的工作消息是技术求助,却让 AI 写代码、改 bug、出文档,自己专注架构。

有趣的是,所有职业的前五大需求几乎一样:找信息、做决策、写材料、想创意、教同事。

原因也简单:现代知识工作就是“信息—决策—表达”循环,AI 正好卡在中间,把三步压缩成一步。

研究人员算了一笔账:按美国用户每月愿为生成 AI 付 98 美元估算,全年消费者剩余高达 970 亿美元,相当于希腊一年的旅游收入。

这笔钱里,七成来自“省下时间”,三成来自“做出更好决定”。换句话说,ChatGPT 最值钱的地方不是“帮人写”,而是“替人想”。

图 23-A 各职业“工作相关”消息占比
来源:论文第 31 页图 23
计算机类 57%|管理与商业 50%|蓝领 40%

图 16 交互质量(Good/Bad/Unknown)
来源:论文第 24 页图 16

在四个阶段的图表中,爆发靠极客,扩散靠口碑,扎根靠写作,日常靠提问,把 7 亿人的 32 个月旅程浓缩成一条“先工作后生活”的上升曲线。

05 下一步:把我们带向哪里

故事写到 2025 年 9 月,平台日活仍在爬坡,增速却放缓。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技术一旦覆盖过半人口,接下来就两条路:要么变成水电煤,要么被更新的事物取代。

ChatGPT 想留在桌面,必须回答三个新问题:

  1. 正确率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医学、法律、金融容不得 1% 的幻觉。
  2. 隐私门槛能否再降一级?用户想让 AI 记得自己,又怕它记得太多。
  3. 商业模式能否再轻一点?十亿人每天免费用,服务器账单像坐火箭。

OpenAI 的解法已经露头:把模型做小、做专、做本地。2025 年 8 月上线的 GPT-5 能按需调用子模块,算力砍半,速度翻倍;同时推出“隐私芯片”,敏感数据不离设备。

如果三条路都走通,ChatGPT 就会像今天的微信、支付宝,不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层空气,谁离开谁窒息。

到那时,文章、报表、合同、代码、甚至法律判决,都可能先过一遍 AI 的手。人类要做的,只剩最后一厘米——点头或摇头。这厘米看似很短,却决定了我们仍是主人,还是变成被算法圈养的“点击动物”。

两年半的流行史告诉我们:技术从来不会一步到位,它先给你甜头,再让你依赖,最后让你离不开。下一次对话框弹出,不妨先问一句:

“我到底该问什么?我该让谁替我决定?”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不是 AI,而是屏幕前的你。

以上数据图表均直接摘自《How People Use ChatGPT》NBER 工作论文(2025-09 版)

“老邪说”专栏系列:

  1. 《人机协作:当你的AI助手总“已读乱回”,你还Vibe不Vibe?》
  2. 《超4000亿!美国AI初创公司融资流向、赛道与逻辑全曝光(附一览表)》
  3. 《“小而美”改成“快而赚” 复刻小团队从0打造4000万营收AI爆款》
  4. 《2018-2025 AI Agents进化简史:从“人工智障”到“超级助理”》

来源:OpenAI,本篇针对全文结合生成式 AI 做出的核心摘要和解答,仅作为参考,请以原文为准。


碎片化学习,上 shuzhi.me !数智有你,一课开启:

  • 升级为数治Pro会员15分钟AI适配个性化学习路径
  • 从真实业务“小而痛”场景入手定制职能模块微课件
  • AI工具、脚本、模板、速查卡片等实战包一步到位
  • AI共创导师+Q小治盒子陪你云上多端随时随地随学

所有课件、题库、问答基于海光认证iDTM+DeepSeek R1应用生成。免改免维云上多端AI透明化终身学习,现在我的台我来站!

更多有关模块课程、配套工具、框架问卷、服务矩阵以及整改案例等数治Pro一站式治理,欢迎扫码入群 @老邪 了解、获取。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