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编制指南助力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ESG报告(附全文详解)

《指南》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披露要点和示例文本,帮助上市公司明确如何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识别重要议题并开展具体的披露工作。

上交所发布编制指南助力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ESG报告
出处:数治网综合

近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指导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简称《指南》)。这些指南旨在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简称《14号指引》),以提升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的质量。

近年来,上交所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制定了《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质量。截至2024年,沪市共有119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的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超过52%,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评级中获得等级提升,8家公司获得AAA级评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底,中证指数公司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47条,基于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等宽基ESG指数不断丰富。跟踪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产品和绿色ETF分别达到89只和45只,规模超过1300亿元。

《指南》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披露要点和示例文本,帮助上市公司明确如何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识别重要议题并开展具体的披露工作。例如,《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情景分析流程,并梳理了22个披露要点,帮助上市公司把握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重点内容。

《指南》对专业概念、标准或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说明,帮助上市公司加深对相关规则的理解。例如,对气候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气候相关的财务影响和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范围界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南》在提供指导的同时,并不增加额外的强制性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考和适用。上交所鼓励上市公司参考《指南》编制报告,使用相关示例文本,体现相关披露要点。

该指南详细规定了上市公司在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时的总体要求、重要性议题识别、治理架构、战略制定、影响和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设定以及报告披露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
  1. 披露主体: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自愿披露主体指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指数样本公司指在整个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相关指数的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指在境内发行A股或B股,同时在境外发行H股、D股等境外股本以及存托凭证(GDR)的上市公司。
  2. 报告范围与期间:与年度财务报告合并报表范围一致。报告期间与年度报告保持一致,覆盖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报告发布时间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披露,不早于年度报告。
  3. 报告名称和发布方式:应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应以独立报告形式发布。
  4. 审议程序: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披露。
  5. 议题设置:设置了21项议题,包括环境维度8项,社会维度9项,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维度4项。披露主体可在《指引》设置的议题外,结合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等,识别并披露其他具有财务重要性或影响重要性的议题。
重要性议题识别与分析
  1. 重要性议题定义及要求:财务重要性议题,是否预期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对公司商业模式、业务运营、发展战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融资方式及成本等产生重大影响。影响重要性,企业在相应议题的表现是否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实际或者潜在重大影响。
  2. 议题重要性分析步骤:了解公司活动和业务关系背景,分析公司的商业计划、战略、财务报表等。建立议题清单,使用《指引》中设置的21个议题作为基础,结合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商业模式等识别其他议题。评估与确认,结合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判断议题是否具有财务重要性或影响重要性。
治理
  1. 建立可持续发展/ESG治理架构:常见的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三级,董事会在决策层中发挥核心作用。具体治理安排明确各层级的人员构成、职责范围、工作任务及目标,并确保专业技能和能力。
  2. 建立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报告、监督机制:建立内部报告机制,明确报告方式和频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监督机制,披露相关机构和人员监督管理的情况。
战略
  1. 识别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公司的影响:时间范围定义短期为1年以内,中期为1年至5年,长期为5年以上。识别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当期及未来商业模式、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2. 制定应对策略、方法和规划:策略制定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影响。计划制定为实现相关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以及衡量计划进展的定性、定量信息。
  3. 评估当期和预期财务影响:当期财务影响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如何影响公司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预期财务影响预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的变化趋势。
  4. 评估战略和业务模式的适应性:评估公司的战略及商业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的适应性。
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
  1. 识别、评估流程:披露识别、评估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评估这些影响、风险和机遇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的途径。
  2. 监测与管理:建立管理机制、流程等,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流程融入内部管理流程。
指标与目标
  1. 设定和管理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引》要求以及自身需要设定可持续发展相关目标,监测并定期审查目标实现进展。
  2. 设定和管理指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引》要求以及自身需要设定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在内部建立ESG指标管理体系,对ESG指标开展体系化、标准化管理。
报告披露
  1. 报告编制说明:公司可根据自身特征、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益相关方关切重点等设计报告框架。应以《指引》为依据,报告内容应符合《指引》要求。
  2. 具体议题披露框架:环境维度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社会维度议题包括员工、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维度议题包括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反不正当竞争等。
  3. 数据表和附注:包括ESG数据表和附注。第三方鉴证/审验报告可选。
  4. 对标索引表:用于对照《指引》要求的披露项进行索引。

该指南在涉及气候变化议题的内容,提供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财务重要性评估、气候适应性和情景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气候相关转型计划以及披露要点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上市公司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
  1. 气候相关影响:指上市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方面的表现可能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来自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运营、发展战略、融资方式以及价值链等活动,可能是实际的或潜在的,正面的或负面的。气候相关影响可以具体化为对社会因素、经济趋势、技术因素、政策法律等维度的影响,进而对利益相关方产生影响。
  2. 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流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四个步骤评估其气候相关表现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评估气候相关影响的重要性。这包括了解公司活动和业务关系背景、分析气候相关影响的方式、评估与确认气候相关影响、报告气候相关影响。评估影响重要性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需要公司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或咨询相关专家。
气候相关财务重要性评估
  1.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气候相关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环境改变带来的风险,如财产损失风险;转型风险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风险,如政策、法律、技术、市场和声誉风险。气候相关机遇指气候变化对上市公司产生的潜在积极影响,如通过提高资源效率和节约成本、采用低排放能源、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等带来的机遇。
  2.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经营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加剧经营风险,如供应链中断、资产损失、生产中断等。上市公司可能需要调整其商业模式和战略。上市公司可能需要调整相关战略、财务规划、资源配置等策略,以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3.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财务影响: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包括当期和预期财务影响。财务类别包括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现金流等。
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
  1. 气候适应性:是指上市公司管理与气候有关的风险和从与气候有关的机遇中获益的能力,包括其战略适应性和业务适应性。情景分析是评估气候适应性的常见工具,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示气候变化对业务、战略和财务的潜在影响。
  2. 气候相关情景分析: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五个步骤进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包括确定分析范围、选择情景、确定变量、确定分析方法、开展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能力或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
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
  1. 界定组织边界:包括股权比例法和控制权法。股权比例法根据股权比例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权法核算所控制业务范围内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
  2. 界定运营边界:分为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和范围三)。
  3. 界定时间范围:应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期间保持一致。
  4.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固定源排放、移动源排放、工业制程排放、无组织排放、外购电力、热力、价值链上的排放等。
  5.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排放采用排放因子法或物料平衡法,范围二排放采用排放因子法,范围三排放根据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计算。
气候相关转型计划
  1. 转型计划特征:包括与战略保持一致、以量化要素为基础、遵循有效的管理流程、具有可执行性、具有可信度、定期审查和更新。
  2. 转型计划行动:包括政策与条件、业务运营、产品和服务等维度的调整。
披露要点
  1. 气候相关治理:描述负责监督管理气候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治理机构、管理层设置情况、人员构成、职权范围、工作任务及目标等,治理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以及提高专业技能的措施和规划。
  2. 气候相关战略:描述上市公司在气候方面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为监测、预防、管理、控制、减缓气候相关重大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识别出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及其对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影响。
  3. 气候相关影响、风险及机遇管理:描述评估气候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方法,以及如何监测和管理这些影响、风险和机遇。
  4. 气候相关指标与目标:描述上市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需要设定的气候相关目标,以及目标实现进展。以二氧化碳当量公吨为单位,披露范围一、范围二及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
  5. 温室气体减排实践:描述上市公司的减排目标、具体减排措施或项目、减排实际成效,所使用的碳信用额度的来源和数量。
  6. 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描述报告期内是否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清缴履约,以及是否因碳排放权清缴问题被有关部门要求整改、立案调查或处罚。
  7. 其他减排机制:描述参与的其他减排机制项目名称、减排机制类型,以及其他减排机制下登记的项目情况、交易的减排量数量等。

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筹下,根据市场需要推进其他重要议题相关指南的制定工作。上交所将持续总结上市公司的优秀实践,加强动态评估,不断增强规则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交所的目标是通过上述措施,助力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报告。

上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附下载)
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来源:上交所网站,获取全文请在数治网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内发送“250120”。本篇针对全文由生成式 AI 做出的核心摘要和解答,仅作为参考,请以原文为准。图片:Niclas Illg,Unsplash

一条评论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