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与埃森哲联合进行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调研,已持续五年。我们深入调研,旨在打造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广泛得到政府、企业、合作伙伴的认可。
《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观点回顾:我们研究发现转型成效显著的中国企业比例持续上升,从11%跃升至16%。领军企业在数字化能力、经营绩效等方面与其他企业进一步拉开了差距。随着分水岭的形成,加速推动转型取得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企业的当务之急。
数字转型行动建议:生态共进,突破“不可能”
回顾数字原生企业的发展进程,商业生态思维是其成长的关键一环。通过广泛引入生态合作伙伴,企业能够共同开展灵活运营模式,突破人才壁垒与组织边界,综合调用企业资源。一方面,通过生态共进,企业可以实现能力互补,从生态伙伴中获取更多元的数据洞察与人才支持,以生态合力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将在更广泛的情境下进行应用,生态共进伙伴还能帮助企业激发创新,推动创意快速落地。
研究显示,转型领军企业不断深化生态建设,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部署。他们积极布局内外部资源协同与共享应用,打造数字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平台与合作方的资源与能力,共同探索数字商业模式。同时,领军企业还建立价值网络协同平台,实现研发、制造、营销领域的共享生态(见下图)。
涉及到未来发展、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企业可以通过‘外脑’、合作伙伴去引导业务做一些创新的工作,融入其他企业的创新数字化经验,真正达到创新战略。
——姜波 鲁花集团副总裁、首席信息官
案例 | 物产中大集团
夯实数字生态参与,强化智慧集成优势
物产中大作为中国领先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商之一,年销售收入超4000亿元,已连续11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伴随着企业的持续增长,集团领导层一直在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瓶颈。随着企业体量的增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也在上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重要的是,在原有业务模式下,供应链上下游的客群总量始终有限,集团业务未来势必会遭遇增长的“天花板”。
找到新的发展引擎,打破业务天花板,实现高质增长是物产中大的目标。为打造平台生态、推动全链融合,实现企业与产业链的重塑,集团设定了清晰的战略方向。集团数字总监胡健介绍说,“尽管集团规模还会继续扩大,但我们要追求更高的质量,要为集团的竞争优势筑起更高的壁垒,因此我们转型升级必然要聚焦于建立智慧的集成供应链服务”。
在这一目标下,物产中大推动了以“供应链+生态圈”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进化升级。集团加快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集团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努力打造中国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组织者。
合作共赢的产业互联网生态需要创建者自己“上场”,而非仅当场边“教练员”
物产中大对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其目标并不是一个纯协作的产业平台,而是通过这一平台把供应商、制造商、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专业化分工细化,在为上下游客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紧密联系互动的企业生态网络。
集团基于大宗商品贸易服务积累的产业链经验,在充分了解客户及产业链上各成员的运营模式基础上,以多样的合作模式参与到产业链上企业的具体经营之中,通过采购改造和轻资产运营模式设立智能化样板,并把成功的数字化经验和经营模式复制到同类型企业,为此类企业的下游客户一同创造更多价值,最终与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了资金、市场和能力的优势。
比如物产中大长期深耕的化工板块。近年物产中大通过其子公司——中大化工涉足橡胶轮胎产业,并选择山东作为其在全国橡胶轮胎产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通过托管运营、合资、重组等方式,整合了奥戈瑞、豪克、万鑫、盛泰等企业。物产中大目前拥有年产2100万套轮胎产能。物产中大对其整合的轮胎企业都展开一定程度的数字化改造,上线业务及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环节,与智能监控硬件提供商一起合作,开始部署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工业互联网。
而轮胎业务对接的下游客户——卡车司机,正是其集团“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目标客户。其子公司物产欧泰的“卡车司机”业务品牌将聚焦卡客车后市场,以轮胎供应链作为切入口,以轮胎研究院为科技驱动力,打造爆款产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金融赋能、技术赋能、资源赋能、渠道赋能、服务赋能,逐步建成由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所构成的产业互联网体系。物产中大致力于打造一个分工协作、协同共享、彼此努力、相互成就的“轮胎-卡车司机服务”的产业新生态。
借力外部技术和研发伙伴,共享数字化人才、共同搭建企业的数字化架构
同时,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物产中大也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生态”,寻求外部技术和研发伙伴的帮助,获取外部视野,共享数字化高端人才,共同搭建企业的数字化架构。比如上文提到的轮胎业务,物产中大旗下的领航轮胎在2021年5月与青岛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签约成立山东领航研究院,合作打造集智能化工厂项目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研发系统平台、未来材料研发试验基地、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国际接轨检测测试平台等为一体的资源化运行服务平台。中大化工与轮胎原材料巨头——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兴达技术中心大楼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协同与合作。
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不断进化的产业链生态是物产中大的持续追求,这也将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进行重塑升级。
集团数字总监胡健表示,“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数字化转型要秉承长期观念,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持续的、不断加码的投入”。
案例 | 浪潮集团
上下游生态伙伴深度协同,全链路价值创造
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业务板块,形成了覆盖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数据信息和应用软件四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全面支撑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浪潮通过JDM(联合设计制造)商业模式,与上下游生态伙伴产业协同,通过全链路的价值创造,实现敏捷高效的运营。这种模式以与用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面向用户具体业务,打通需求、研发、生产、交付、服务等环节,融合供需业务链,按需定制,实现客户大规模定制下的柔性供应和智能制造。
与合作伙伴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协同,创造客户价值
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造企业内外部协同运营数字生态,覆盖企业运营全场景。涉及高级供应链计划(APO)、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16个核心应用,对内强化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打通了上下游生态(供应商、大客户),促进了联合研发、联合创新、联合供应、联合交付等。
通过建设协同研发平台,支撑联合研发创新,大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通过协同研发平台支撑JDM模式下端到端的打通,使得新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到9个月,从研发到供货缩短至最快3个月,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一半。
依靠数字化供应链推动上下游协同运营,打造了柔性供应链体系。年产能提升4倍,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人员减少75%;TCO(总拥有成本)降到极致,交付周期缩短60%,实现了单日10000节点X86服务器的业内最高交付部署速度。
规模定制的智能工厂,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驱动自动化,全面实现设备与设备互联、设备与物料互联,设备与人互联。工厂运营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约62.4%,平均库龄减少一个月。通过引入AGV运输车、PLC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不仅人员减少75%,还有效提升了生产交付效率,将整个交付周期缩短60%。
三网分离、厘清边界、加强工控系统安全建设,实现信息安全可控。
应对疫情和国际贸易/技术争端等对于业务和供应链的影响
通过ERP(运营大脑)+Advanced Planner & Optimizer(APO)(计划大脑)—“双大脑”无缝连接,快速响应紧急情况下的客户需求;与合作伙伴之间紧密的系统集成,确保合规的同时,降低政策变化的影响。数字化能力保障疫情期间浪潮集团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浪潮助力国家搭建数字化防疫体系。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