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企业“专精特新”了吗?快速了解制造业的数字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氚云和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白皮书》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及数字化实践案例进行深度解析。

专精特新-头图
出处:氚云、前瞻产业研究院

工信部指出我国将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并推动“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领航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从“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层次来看,从上到下具体可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是中小企业中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 专业化
    主要特征: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 精细化
    主要特征: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 特色化
    主要特征:产品的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经营性,具有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独立属性
  • 新颖化
    主要特征: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功能的新颖性,比传统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大的附加值、更好经济效益和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7月由工信部首次提出;随后《“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也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末,工信部开展了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2021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发展“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设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2022年1月,工信部表示将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 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健全优质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和梯度培育体系。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2021-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则明确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表示,2022年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

第一批至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省市分布情况(单位:家)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各地在“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精细化”和“新颖化”两项评价指标中要求企业数字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专精特新”企业应着眼长期发展积极拥抱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转型“内力”。

政府也正在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帮扶工作。2021年2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促进重点“小巨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上云用云等服务。工信部表示2022年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结合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层面也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全流程经营效率的提升。从典型案例来看,专精特新企业华纬科技通过新生产力工具搭起了全流程的业务管理的体系之后,生产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借助新生产力工具,专精特新企业影石创新实现了30%的效能提升,客户需求解决速度提升30%,产品维修效率整体提升30%。

  • 内部管理数字化,让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数字化让工作流程更加简明,管理者也能“透视全局” ;通过汇总分析多系统数据,形成有价值数据支撑管理决策
  • 质量流程可视化,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得以从产品的设计、来料、生产过程、售后等环节来提高质量问题的收集及处理效率,完成产品质量闭环
  • 多层级的组织协同平台,大大提升工作和沟通效率及安全性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使得企业内部沟通反馈的效率提升,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企业自建OA、CRM等系统之后,运营模式由人为变成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都大大提高,很大程度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重大失误等隐患
  • 打破数据孤岛,业务效率提升
    通过API接口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业务无缝连接,将分散的数据集中;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新整合产业链、改造生产流程、升级供应链,降低生产、仓储等物流成本, 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个性消费时代到来,全球制造业正在由传统的M2C模式转变为C2M模式。用户取代厂商成为中心,参与研发、生产、 销售等各个环节。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个性化和时间要求不断变化,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是否能够快速响应非常重要,需要快速构建大量应用支持生产柔性化。通过数字化建设,企业能够以个性化服务满足各地客户的特殊需求,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工艺技术,能够直接为终端客户高效率地提供高品质产品,还能通过数字营销等新渠道顺利实现客流开拓。

定制业务的产品种类繁多并且批量不大,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上游原材料更新快、供应商繁多,正在逐渐成为常态。在上述背景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容易面临多方面挑战,容易出现“三高”问题(即高交期、高库存、高成本),而企业的生产设备也日趋精密化和智能化,因而急需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在满足多元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重建效率、成本、质量新体系。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我国数字化转型正从起步阶段向系统变革逐步推进深化,转型领域、支撑体系、生态建设正不断完善升级,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则表示,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国家级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深于省级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则比未被认定的企业整体转型程度更加深入。

  1.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转型关键基础能力不足
    目前,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装备占比、信息系统覆盖率和设备联网率均具有较高提升空间。企业内部“数据孤岛”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存在数据重复录入、不及时、不准确、无法关联等痛点问题,覆盖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尚未构建,对越来越多数据和流量的负荷以及处理能力有限。
  2. 数字化相关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化转型人才不等于技术人才、不等于专业型人才,往往是具有跨界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通才,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资源少,转型驱动力不足。从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人才结构看,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人才占比较低,自有平台建设难,多业务系统融合难,企业人才结构待进一步优化。
  3. 专精特新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亟需普惠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软硬件购买、系统运维、设备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而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不具备这个实力。需重点关注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其资金压力最大,但获得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感知最小。
  4. 专精特新企业存在治理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安全顾虑
    数字系统涉及企业数据、软资产、人才库资料等重要信息,专精特新企业担心生产经营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等被监管部门汇聚,影响企业经营效率;担心平台将生产经营数据、生产工艺数据、研发设计数据等分享给竞争对手,导致商业机密泄露。企业信息安全保障难,平台需采取多种加密措施以确保资产安全。
  5.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化和普惠性平台服务待提升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碎片化、多元化,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转型解决方案存在数量少、针对性弱等问题,企业开发定制化的系统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和大量沟通时间。平台企业需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以灵活的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兼具普惠性和个性化的平台服务,积极开拓更加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6. 专精特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意愿不强
    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除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对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了解不够甚至完全不了解,未将数字化改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总体统筹,更不了解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必要性,而且更不熟悉数字化转型的措施与实施路径。专精特新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解决企业经营压力的效果不明显,数字化转型见效周期长,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

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可以选择的三种数字化建设路径分别为:①自行搭建;②采购传统标准化信息产品;③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底座上自主构建或购买应用。在云、数、智、物、链等基础信息技术以及云原生、低代码、微容器等中台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第三种路径优点明显,通过提供一个弹性、可扩展的平台,为制造业核心生产环节提供基础能力,牵手生态伙伴提供专业的行业应用,同时为企业快速自建个性化应用提供低代码开发工具。

  • 专精特新企业自行搭建
    路径难点:往往企业IT技术部门人手少,应用开发周期长,无法匹配快速的业务拓展和需求变化,而个性化开发难度大而且费用高
  • 企业采购传统标准化信息产品
    路径难点:传统的标准化信息系统没法及时应对不断变化企业商业模式、客户需求,而且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难度大费用高;各业务系统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无法或极难统一数据出入口,数据流程无法顺畅打通,极易形成信息孤岛,数据难以进行分析并对生产管理产生价值,需要大量非标准化的人工介入,效率低下、出错率极高
  • 第三方平台提供底座+企业自主构建或购买应用
    第三方平台打造一套制造业专属行业底座,企业可以自行快速搭建或购买应用,打造经营全链路管理系统
    路径优点:业务人员可轻松上手;适用于所有核心业务场景;能适配所有复杂架构和业务需求;需求响应周期短,可快速迭代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近年来大量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但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困境将其堵在了数字化的半途。在这一情形下,低代码技术应运而生,凭借其简易、敏捷、高效的可视化应用开发特质,为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全链路的数字化体系带来了机遇。为此,氚云和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白皮书》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及数字化实践案例进行深度解析。

全文下载:

一条评论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