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引》作信披“考纲” 防上市公司借 ESG “漂绿”

《指引》是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考纲”,ESG 是引导上市公司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也是防范尾部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中长期回报的有效工具。

用《指引》作信披“考纲” 防上市公司借 ESG “漂绿”

一文读懂中国 ESG 发展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篇中,明确践行 ESG 理念,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可持续发展表现优异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在 2024 年 4月,上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附下载),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从长远来看, ISSB 新准则对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强化政企学研联动,加快应对 ISSB 准则的细化政策研究,大力推动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的实践应用,增强与海外智库和国际标准组织间的长效沟通。

为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ESG)专业委员会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分别与 ISSB 准则、 GRI 标准以及 SEC 规则进行分析,发布相应对比表:上市公司指引与 ISSB 准则、 GRI 标准及 SEC 规则对比

证监会在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对前期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的进一步升级与“集成”,系统性规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开启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阶段。 2023 年,近 1800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数量再创新高; 3000 余家公司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占比超过了 60% 。

2024 年 4 月 29 日,在中关村论坛“ESG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平行论坛上,证监会上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持续评估《指引》的适应性,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规则,研究推动更多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上市公司不能借由 ESG 的“外衣”过度包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投资者,证监会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持续加强监管。

《指引》总体借鉴四要素披露框架,即“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并明确具备财务重要性的议题需按照四要素框架进行披露,推动上市公司以更好的内部治理、具体行动带动高质量信息披露。同时,将国际共识度较高的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作为《指引》中的优先项,主要披露要求与国际各类规则基本保持一致,实现较好的兼容与联通。

而且,充分结合国情体现特色,议题设置充分考虑现阶段发展重点关切,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明确了21个具体议题,包括治理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乡村全面振兴、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等问题。《指引》还对重要指数成份股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设置了强制披露要求,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则鼓励和支持其自愿披露,但同时要求,自愿披露必须遵守《指引》的规定,以规范信息披露秩序,增强可比性。

《指引》是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考纲”,不是课外阅读材料。既然是“考纲”,那就必然要接受“监考”,防止作弊、“漂绿”。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不是强制披露的,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披露。公司不能将公告作为“广告”,把 ESG 披露作为品牌营销的手段,借由 ESG 的“外衣”过度包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投资者。前期,已有不少案例因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被证监会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证监会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持续加强监管。

ESG 是引导上市公司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防范尾部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中长期回报的有效工具。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卓越成绩的优质上市公司,也应当通过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展现中国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发条评论

你的电邮不会被公开。有*标记为必填。